从苗族服饰的变化谈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苗族服饰丰富多样,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绝无仅有的,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着装的不同,支系间和地域间服饰的差异和变化,平时着装和盛大活动、特殊活动着装的不同,服饰的历史演变和服饰个体的个性化变化等等复杂原因,至今人们仍没有明明白白地说清楚苗族服饰的问题。现在对苗族服饰的研究文章和书籍层出不穷,说明人们十分关注苗族服饰,正在努力对苗族服饰进行探究。在关注中,人们也不一而足地看到了苗族服饰的变化情况,看到了苗族服饰的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下面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不成熟认识,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苗族服饰的变化

现代苗族服饰主要存在着以下变化:

1、服饰生产的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苗族社会的生产形式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按照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妇女们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穿衣盖被问题,自己动手种棉养蚕,自纺自织自绣,从衣帽鞋袜到床上用品都是苗族家庭妇女个人动手劳动。当时妇女们的中心工作就是纺织工作,由于妇女们在劳动中的精益求精,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促使苗族服饰日趋精美,艺术性日臻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苗族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了。妇女们从繁重的纺织生产中解放出来,不断迈向新的劳动生产领域。人们穿着和妆美自己不再靠妇女自己动手加工而是通过市场交换就可以达到。由于人们从事的生产领域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导致苗族服饰生产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是从业人员不在是全体妇女,而是少数苗族妇女的行为。现在苗族传统服饰制作加工技艺基本上只有中老年人才掌握,而青少年由于受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基本上不再问津这一繁重而无利的苗族服饰加工制作工作。随着掌握苗装制作技艺的匠人的生命之火的熄灭,掌握苗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人员越来越少,二是,生产条件不再是靠自产,而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从布料、剪纸图样、丝线、绣花片到染料,人们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三是苗族服饰成品也是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来获得,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苗族家庭已不再制作加工苗族服饰,而是通过市场来采购所需,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需要时临时到有服装的人家借用的现象。

2、对服饰的要求因素发生了变化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里,人们需求苗族服饰主要是为了保暖、敝体,其次才是妆美、展艺、展富等社会需要。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苗族服饰保暖敝体的功能已基本被时装所取代。人们对民族服饰的需求是出于族群标志、礼仪和节日等社会活动的需要,出于满足旅游市场、收藏市场的需要。

由于对苗族服饰要求的因素变化了,人们穿着民族服饰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一是穿着苗族服饰不再是全体族群成员,而只是参加活动的部分成员。譬如在节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参加活动的人员才身穿民族服饰,而不参加活动的苗族群众大多穿时装围观的现象。其二,平时穿时装,需要时才穿苗族服饰。例如人代会的苗族代表,一般都是在为了表明其族群关系的情形下才穿着苗装。其三,表现在穿着上的象征性。需要时,一般人员只是象征性地外穿一件苗族上装表示一下,而不是按正规的苗族服饰的穿着搭配进行装妆。在一些经营性的场所或表演场合,人们甚至仅仅借取苗族服饰的一些要素,对苗族服饰进行创新或混穿,象征性地标识他们穿的是苗装。

3、苗族服饰个性化的流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中西部大开发的迈进,主流文化汉文化的强势传播,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在加快,苗族社会文化的变迁正以更快捷的速度加剧。苗族与汉族等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上的趋同日渐突出。文化变迁的速度加快对苗族服饰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

首先,苗族服饰图案它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世界观的意识之上的,图案上的花鸟虫鱼、野兽等万事万物是与人一样鲜活的,它们与人一样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有喜怒哀乐的行为,人们把它们绣绘在服饰上是希望借用人们与这些万物所构建的和谐关系,利用这些万物在世间所起的各种不同作用,帮助和保护苗族平安健康地发展。建立在这一万物有灵的观念上,人们的思想可以极力展开,升华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使服饰图案绣出神奇,绣出一幅幅构思巧妙、内容生动的图案。

现代社会,苗族这一万物有灵的观念渐被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所替代。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人只是一种物理体,人是没有灵魂的,人的行动是受个人的物理性条件所限制的,世界上的万物并不是同人一样都有思想和感情的。这种统一的经正规教育已渐深入人心的思想的变化,促成了苗族服饰图案最深层次的内涵“灵魂”的流失,苗族服饰图案独具个性化的创作思维也渐被统一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所替代。

其次,讲究快捷高效益,省时省事和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对苗族服饰工艺的冲击也很大。一些苗族服饰传统技艺出现了被新的更为方便高效、省时省事的技艺所替代的现象。白铜饰品的大量运用使苗族地区银饰加工业委缩,一些工匠对银饰加工已十分陌生。自纺自织自绣的传统正面临着消失,现在人们已普遍采用工业品的布料、颜料、丝线来加工服饰,手绣也正在被机绣品所替代。大量的工业产品和工业化的生产,解放了人们在加工制作苗族传统服饰中的繁锁的劳动,同时也使得一些苗族传统服饰加工工艺流失了,在一些苗族村寨,人们已不会纺纱织布。

二、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面对现代苗族服饰的种种变化,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的重要性,刻不容缓的紧迫性,但就如何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人们认识上还较为混乱。

1、保护和传承的所有权问题。一些人认为,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地的特权,外来的或外面的就不应借用、考察或将之记录传播出去,下面摘录WTO新一轮谈判“传统知识”黔东南个案研究课题组针对苗族服饰的保护问题的一段描述就很有代表性:

“从80年代蜡染被宣传出去后,流失就已经开始了。85年就有两个日本女人在丹寨的远景村学习蜡染制作技术,在离开时还带走蓝靛草。近几年通过参观、考察学习的方式侵占蜡染技术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外出表演蜡染制作也是一个流失的渠道,如2003年丹寨排调镇的王阿板到香港进行蜡染制作表演,连蓝靛草也带到了香港,并向外展示了蓝靛染的技术。

现在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也是一个潜在的窗口,他们在研究蜡染的过程中,没有一定保护意识,把蜡染所有的工艺流程全部写进书里,客观上造成了蜡染技术的流失。”

我们认为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不等同于封闭,不等于全面限制,不等于孤立地保存,远离文化的交往和交流。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当地民族族群的行为,我们应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问题,不管是外来的还是当地的,只要能为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自己的一点有益的努力,我们都应该赞成。

2、保护与传承的“传统”问题,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往往会涉及到一个问题——传统。关于“传统”人 们一般认为它是关于过去的,而不是今天和未来。在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待传统。我们知道,苗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今天的传统服饰对于历史来说是演变,演变了今天的服饰对于 未来来说又是传统。传统它不是固化和教条的,它实质上是有机的,是活态的,正确理解传统问题才不致于使我们对苗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出现片面,做出不利于苗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3、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不是将苗族服饰腌烤起来使它不朽,而是滋养培育现存的文化,并使之成长和发展,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说到底就是发掘强化苗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运用,以保证其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4、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文化必须坚持与苗族地区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原则,有些人认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文化就是要原封动地保持现在的苗族服饰文化生态,认为一旦有所改变就破坏了苗族服饰的固有特征,这种一厢情愿的保护与传承的想法在现实当中是行不通的。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就要及早了解和处理苗族服饰所面对的困难,分析苗族服饰与现代苗族社会可以相协调发展的方式,选择和探寻苗族服饰与现代社会共同发展的途径。

5、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局限于苗族服饰本身,而应采取有效措施将苗族服饰依存的苗族文化环境进行保护,弘扬与光大苗族文化,这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它需要政府的、外来的社团和个人,尤其需要当地苗族族群群体的积极参与,并使之成为苗族自觉的认识和自觉的行为。具体来说对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加强研究来丰富有关苗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知识,探究发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苗族服饰在保护与传承上所面对的威胁,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指导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

2、加大宣传来唤醒和增强人们对苗族服饰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意识,激发人们参与对苗族服饰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兴趣,鼓励人们承担起保护和传承苗族服饰的责任。

3、建立有效的对苗族服饰进行保护和传承的机制。社会上层人大、政府、司法、教育等机构要在这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对苗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如成立苗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机构,设立苗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基金,制定保护与传承苗族服饰工艺的奖励办法,帮助和扶持苗族服饰工艺传承者和苗族服饰产业,将苗族服饰工艺的传习纳入当地正规的文化教育体系,举办各种活动,加强旅游业的建设,努力培育苗族服饰的复兴发展土壤。

4、在对苗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专业工作上要采取资源保护、原状保护与活态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

资源保护:加大对苗族服饰的征集抢救展示宣传研究工作,博物馆应在资源保护工作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努力将苗族服饰保存入藏,为苗族服饰的传承与保护提供资源借鉴,永续利用。

原状保护:加大对苗族服饰现状的记录和实地考察工作,通过文字记录、图画记录,录音、摄影、录像等方式,将苗族服饰的种植、织、染、绣、加工制作、穿戴习俗活动等各种现状如实记录下来。为苗族服饰永不丢失方便恢复提供条件。

活态保护是苗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是苗族服饰的继续存世和发展,我们要采取组织社会活动、旅游活动、展演活动、苗族服饰的商业化、社会体系的传习教育、以及苗族文化习俗的复兴等方方面面,来延续苗族服饰的加工制作和穿戴运用,发展苗族服饰的利用价值。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