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庙会期间恰逢“情人节”,圆明园皇家庙会还将推出比武招亲、格格选亲、有奖悬挂同心锁等活动。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圆明园在清代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皇室每逢年节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才有了今年“皇家庙会”的概念。庙会将通过演艺和展览等方式,展现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与清代皇家年节文化,让游客充分体验“皇家”过年时怎么吃、穿、用、玩、学、行。
然而,在圆明园举办皇家庙会却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支持者
弥补文保经费不足
民俗学家赵书说,圆明园皇家庙会历史悠久,尤其是乾隆年间,皇帝在园内除了宴赏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臣外,还要举办灯戏、摔跤、马术、杂技、火戏表演等各种活动。如今的圆明园是公共场所,在此举办皇家庙会并没有什么不妥。
媒体评论员张彬认为,圆明园走了一条探索文物保护的新路。商业资源是文物古迹可以善加利用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事业饱受资金匮乏等问题的困扰。很多文物古迹往往采取提高票价的方式来达到收支平衡,却忽略了文物景点潜在的商业价值。在圆明园举办皇家庙会,可以吸引更多人前去参观,一方面可以增加园区收入,让文物保护更有“底气”,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圆明园的社会教育功能。
反对者
这是利用伤疤赚钱
圆明园皇家庙会也遭到了不少专家的反对。民俗专家刘锡诚认为,在圆明园办庙会要慎重,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圆明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是庙会举办地,我不赞成什么地方都办庙会。”刘锡诚对记者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说,圆明园遗址深深烙刻着“国耻”二字,办皇家庙会太不适合。庙会是民间的活动,圆明园历史上也没有庙会,只有“买卖街”,但与民间庙会迥异。所谓“皇家庙会”,纯属一种子虚乌有的噱头。这些活动不应在遗址公园里开展。“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之地,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应该保持应有的肃穆。听说庙会期间每天都会有演员扮演的‘皇帝’率领文武大臣沿街进行巡视,这与圆明园遗址的整个氛围不相符。”王道成说。
散文作家韩小蕙认为,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提起圆明园,人们就会想到历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和蹂躏。如今,商业行为无孔不入,文化和历史在利益、金钱面前一再后退。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有历史和文化底线。在一个曾经承载着奇耻大辱、痛苦记忆的地方,办吃喝玩乐的庙会,全世界的中华民族子孙会怎么想?
学者杜献洲表示,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有所顾忌。哪些地方可以开发,哪些地方只能很好地保护,需要区别对待。即使进行开发,也要仔细分析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和其承载的历史信息,不能单纯为了经济利益而开发。“不是每个文物古迹都能拿来赚钱。”杜献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