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

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北抗联》袁武

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等人

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太行烽火》王迎春、杨力舟 以上为深圳特区报图片  

  2010年1月20日,一个以图说历史的方式展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沧桑的艺术展览将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据悉,深圳是此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继北京、上海、杭州之后的第四站,展览由文化部、财政部主办,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协办,中国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承办,展览持续至2月28日,共展出作品93件,其中中国画33件,油画51件,雕塑9件。

  以美术作品表现“复兴之路”

  此次展览的全部作品都来源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全国美术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展览通过美术作品艺术地再现了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书写了中国百余年来的沧桑巨变,塑造了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国家和民族形象。如《詹天佑修京张铁路》、《起航——中共一大会议》、《井冈山革命斗争》、《七君子》、《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太行烽火》、《红军长征的将领们》、《新中国诞生》、《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等等作品以恢弘的气势和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共同连缀成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

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山大地震》曹立伟等 

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车上书》

历史入画:看斥资1亿的美术工程(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抗击非典》 

  参展作品全部是大题材、大画面、大制作、大手笔,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也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是以美术作品表现的“复兴之路”。能够入选本次展览的作品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艺术界有人用“挤破头”来形容此次“创作工程”。”广东画家潘嘉俊的油画《1924·黄埔军校》最终成功入选但他回忆说仅黄埔军校的题材全国就有不下6位画家递交了创作意图最终只有一幅成功入选。绝大部分画家投入“创作工程”后就几乎中断了其他商业创作5年时间磨砺一幅作品。广东画家此次共有4位画家入围除了潘嘉俊的作品外方瑞的《洋务运动·留美幼童》、张绍城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以及梁明诚的《1945·重庆》也最终入选。

  这些作品曾于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首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次深圳展览的举办,主办方特别安排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新春之际,展期跨越整个春节,寄望通过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以艺术的熏陶提升城市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与启发,以作品的图说唤起社会、大众对祖国建设的更大热情,并以此鼓舞、展望祖国和深圳更加美好的未来。

▲《彝海结盟》  以上为深圳特区报图片 

  近百作品填满八大展厅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长征、南京大屠杀、横渡长江一直到建设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乃至新世纪的抗击“非典”160多年来中国面临的所有历史节点都在展览中得到体现。本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均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高度的文化责任意识。表现内容包括1840年至今,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革命、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家大多花费了3到4年的时间来完成创作,大多作品都是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大型作品。记者从美术馆了解到,这些超大超高的作品给布展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很多作品都不能和画框一起运输,而是必须拆装以后,在现场进行装裱。尽管如此,还是有几幅超大作品,如高3.6米宽9米的《1937.12.南京》、高4米宽7.2米的《圆明园劫难》等,在所有展厅都无法展出,主办方无奈,只好把作品适当缩小尺寸喷绘在墙上,让观众也可以间接感受到这幅作品的魅力。据介绍,这些作品即使在空间广阔的中国美术馆也无法完整展出,也是复制为小型精喷作品展出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