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物流落民间失而复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关县翠华镇田元村,位于蜿蜒湍急的洛泽河西岸,是新建岔彝公路的必经之处。岔彝公路2007年冬破土动工,沿线工地机器轰鸣,好不热闹。2008年3月中旬的一天,一辆挖掘机在洛泽河西岸、距岔河500米处施工时,离地面8米深处岩层刨通一个石洞,其位于路面西侧,不影响公路主道,操作挖掘机的工人,看都没多看一眼,继续操作挖掘机刨土、掀石开道,一个劲地奋力向前。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洞?这个洞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挖掘机操作人员一无所知。

几天过后,有人在洞门前发现零碎的陶罐片后就到处传言此处有宝物。大关县文化部门赶往看究竟,初步确认这是一处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墓,里面价值颇高的文物已经不在了。资料显示,距此往北1000米左右的地方,也就是岔河大桥东面的石岩里,1964年夏天,在维修公路的过程中,曾挖到过古墓,墓内有东汉年间的青铜器、五铢币等文物。经初步查询表明,墓中文物是黑夜间被人掏走的。到底是被何人掏走?文化部门将这一情况及时向县委、政府领导作了专题汇报。

县委、政府领导听了文化部门的专题汇报,时任县长的赵海仙同志到现场实地察看后,立即召开有公安、文化、交通、土管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丢失文物查找工作,要求公安机关查到拿走文物的人,找回所有丢失的文物。大关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兵分三路,以墓穴为中心,向四周进行辐射型、拉网式排查。一路对1964年岔河出土文物知情者进行了解,两天工作下来,获得十多条线索,均被一一否定,要么没有作案时间,要么就根本不知道修公路刨到古墓的事情;一路从县内乃至附近县区,对喜爱或者收售古董的人员进行查访,结果令人非常失望;一路以找人做工为由,在墓穴附近一人不缺、一户不漏地摸索。当进入距墓穴460米处的刘某某家时,精明的侦察员发现桌下垫有一全是锈垢的扁平条形物,问其是何物?他说是“废铜烂铁”。问其是从哪里弄来的?他说是挖地时捡到的。再三讯问,刘某某语无伦次。侦察员断定刘某某有问题,专案组将其作为重点嫌疑对象。

通过审讯,刘某某如实交代:当天就在工地干活,发现路旁洞开后,里面有稀奇古怪的东西,以前听人家说那些东西很值钱,于是当晚就叫上妻子吴某某,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洞内尚好的东西拿走。在依法搜查过程中,专案民警从刘某某家中和其附近岩洞里,得到了所有流失的文物。

专案民警从刘某某家中和附近的岩石洞内,查获青铜洗1个、陶罐1个、青铜釜4口、陶仓1个、铁刀2把、青铜焦斗1个、铜五铢钱25枚。经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所有文物均属东汉时期云南本地制造,具体鉴定结论是:青铜洗为国家三级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陶罐、青铜釜、陶仓、铁刀为一般文物,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青铜焦斗、铜五铢钱为文物资料。

这也许是一个迟到的故事,但它确实真切可信,一年多前的事情之所以现在才公诸于世,并非其深不可测,而是须有警方确凿的证据,还要有权威专家的科学鉴定结论,方可向社会交代。一起“涉古”的重大刑事案件,通过公安机关的严厉查缉,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终于——

青铜洗,东汉时期云南本地制造,国家三级文物。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