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现一对古代玉佩 上面文字无人破解(图)

 

古代玉佩

 

 

古代玉佩上的文字 王致同/摄

 

    中新江苏网镇江一月四日电 (王致同 王春龙) 记者今天在江苏镇江梦溪博物馆见到一对保存完好的古代玉佩,玉佩表面细腻润滑,通体透亮,正反两面都刻有古代文字。收藏人士从做工和文字上判断,此玉可能为战国时期的物件。

    玉佩共有两块,每块长十七厘米,宽十厘米。每块玉佩分别有四条龙组成,玉佩顶部两条龙的嘴部,分别有两个细小的孔眼。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出,孔眼的两边呈大小喇叭状,孔圆形状不规则,明显是手工作品。从玉佩表面的图案上也可以看到,图案为游丝毛雕工艺。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此工艺出现在战汉时期,并早已失传。更为珍贵的是,此玉为沁玉,收藏界有“古玉三分沁,赛过十两金”之说,因此,这种沁玉需在地下埋藏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后才会形成,现代工艺根本无法仿制。

    这两块玉佩的正反两面还刻有四十六个文字,字体疑似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镇江梦溪博物馆馆长李崇安认为,这样的古玉佩在我国收藏界十分罕见,无论从玉佩的工艺和质地都非常考究,随身佩带者一定身份不菲。

    据收藏此物的镇江市民盛某夫妇介绍,去年上半年,他们在一古玩城“淘宝”获此玉佩后,如获至宝,并一直精心保管。对于此玉佩上面的文字何意,他们多方求人破解,但至今未能破解,他们寄希望能尽快得到文字专家的帮助,解开玉佩之谜。收藏者还一再申明,如有需要,他们愿将此玉佩献给国家文字博物馆,为研究中国文化出点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