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乔貂蝉陪葬 安阳曹操墓疑点多

新闻回顾安阳或将征地修博物馆保护曹操墓


     曹操墓真相大白?最直接证据受质疑


     专家质疑曹操墓无铁证 发掘队回应:应到现场调查


     人骨鉴定专家谈曹操大墓考古认定依据


     曹操高陵在河南获确认 解千年悬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次抢救性发掘中得到考古确认。图为从墓中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专家表示,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中新社发 古研 摄


  中新社石家庄十二月三十一日电 (记者 牛琳)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与安阳隔河相望的河北邯郸则表示:曹操墓更有可能在漳河北岸的邯郸,安阳发现的或为夏侯惇墓。


  “曹操墓的认定必须得有过硬的证据,现在公布的这些依据还值得研究。”从事历史研究三十余年、著有专著《曹操墓研究》的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说。他的质疑集中在陪葬品、头盖骨和周围墓葬的考证上。


  刘心长的第一个疑问指向大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八件圭形石牌。河南安阳方面认为这是确定墓主身份最重要、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曹操生前为魏公、魏王,死后谥为‘武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灵柩运回邺城;二月,葬于邺之西原的高陵。但是在下葬之前还是之后被追封为‘武王’,这个时间无从查考。”刘心长说,如果曹操是在埋葬后的二月谥封为“武王”,那这八件圭牌就有问题。


  刘心长还质疑,曹操在遗嘱中要求其墓“无藏金玉珍宝”、“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那么在这个墓中出土的二百五十件器物中,为什么会有金、银、铜、铁等金属物件,甚至玛瑙、玉石等珠宝?


  关于墓中一男二女三个头盖骨,刘心长说,曹操去世后只有夫人卞氏与他合葬,墓中肯定不会有三人合葬,另一个女性头盖骨是谁应有合理解释;且卞氏去世时是七十岁,与发现的两个女性头盖骨检测年龄不符。


  刘心长把曹操墓划定在河北省磁县讲武城乡以西、时村营乡中南部约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并将其划分为南区和北区。他认为,在南区、北区都有可能找到曹操墓,同河南安阳西高穴区相比,位于北区的河北磁县更有可能。唐代诗人王勃写过“高台西北望,流泪望清风”,讲武城这边正好是西北,安阳的西高穴则是西南。


  “曹操墓不是孤墓而是群墓,如果这座墓不能确证为曹操墓,而是陪葬墓的话,极有可能是曹操最亲信的大将夏侯惇的墓。”刘心长说。


´,´

各方质疑“逼出”2小时说明会

河南省文物部门就“曹操高陵”真伪作出回答


    本报郑州今日电(特派记者  乐梦融)自上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为“曹操高陵”以来,关于“曹操高陵”真假的争论一直悬而未决。各方质疑“逼”得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昨天在郑州召开2小时“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介绍,考古所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至2009年12月下旬基本结束。孙新民强调,对曹操高陵的认定是综合了考古成果和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分别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孙新民等对大家关心的几个焦点问题做了解答:

    

    石牌称“魏武王”合理吗?

    

    曹操死于公元220年1月,葬于2月,死后谥号是武王。曹丕称帝是之后的事,在其登基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曹操落葬时,曹丕尚未登基,所以出土刻铭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石牌不大可能铭称“魏公”或“魏王”,更不可能是“武皇帝”或“魏武帝”。

    

    石牌是否为盗墓贼仿制?

    

    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共有8件,除其中一件“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是去年3月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外,其余7件都是地下出土。这8块石牌款式和字体完全一样,和《熹平石经》隶书字体完全一致。《熹平石经》是当时东汉颁布的国家标准词典,固定了官方所用字体。石枕上有“慰项石”字样,“慰项石”这词汇从未在考古界出现过,盗墓贼不可能仿制。

    

    为何没有墓志铭?

    

    专家认为西高穴大墓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考古界从未发现那个时期的墓志铭出土。其次,曹操曾下过禁碑令,并要求后代对自己的墓冢“不封不树”。


´,´

    科学家称DNA鉴定“曹操墓”未必可靠


  河南安阳东汉大墓是否“曹操高陵”,众说纷纭。公众寄希望于科技力量,对墓门附近发现的头盖骨进行DNA鉴定,如果真是“曹操遗骨”,那么墓主身份毋庸置疑。然而,DNA鉴定是不是100%可靠呢?记者多方求证得知:未必。


  曹操后裔难确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昨天介绍,“曹操高陵”的文物保护和实验室研究工作尚待展开,出土人骨标本的DNA研究也是其中之一,这项技术面临几大难题,并非如外界认为的完全可靠。首先,DNA鉴定必须找到确定无疑的曹操后裔,并成功提取遗传基因数据作参照比对,但曹操后裔的甄别将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毕竟曹操卒于公元220年,至今已近1800年。其次,对古代人类遗骸中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方法和理论并非十分成熟。再次,这次出土的男性人骨保存较差,能否提取到完整有效的遗传基因数据尚不可知。


  遗骨提取有风险


  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他是本次考古发掘工作中主要的人骨鉴定专家。“男性尸骨年龄在60岁左右,女性尸骨一具在约20岁,一具在约50岁”这一鉴定结论即出自王明辉的判断。他说,即便能够得到完全可靠的曹操后裔DNA数据,在进行比对时也只能得出大致结论,两者接近率即使达到90%甚至99%,也不会有100%的结论。“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仪器、全部的方法都用上,也不能100%证明这个人骨就是曹操的,只能是一个倾向性的结论。”他同时指出,按照现有技术,提取男性头盖骨DNA,不得不对遗骨本身造成“损坏性提取”,而这样冒的风险较大,能否进行需经批准。


  骨骼年龄不相符


  考古队员尚金山告诉记者,这枚头盖骨发现于墓门附近,有过移动。王明辉的第一感觉是遗骨整体保存得很不好,男性遗骨只有顶骨及其周围的一小部分,一点极碎的小支骨、两颗牙,其中一颗还是龋齿。可以看出男性头颅相当大,营养状况良好,骨质疏松程度低于实际年龄。目前推测,遗骨移动和损坏可能是盗墓贼所为。文献记载,曹操妻子卞氏死于公元230年,享年60多岁,与目前所发现的女性骨骼的测量年龄无法吻合。考古队领队潘伟斌昨天透露,还发现了指骨等碎骨。王明辉说,他还没有看到这些骨头,“但新的证据也许会改变曾经的结论。”   特派记者 乐梦融(本报郑州今日电)


´,´

    学者称确认曹操墓葬证据不足 六依据非铁证(图)


    安阳发现曹操墓是炒作?


  专家表示,证据不足,不能确定就是曹操墓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详见本报昨日第9版)。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称,公布的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六大依据”并非铁证


  袁济喜说,这个墓是被反复盗挖过的,所以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现在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因为它已经被盗挖过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里面的。


  袁济喜指出,有关方面参照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那些材料也不能印证。至于有关方面提出的曹操墓在安阳“六大依据”,袁济喜说,“这些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袁济喜介绍说,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书上记载他的墓确实是有72冢。而且汉魏至今一千多年了,现在能证明墓主的关键证据并不存在。这座墓的地方不在邺城,也不在洛阳,而且找不到跟曹操文学相关的证据。


  “可能是炒作”


  袁济喜认为,搞国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当时自己到南京中山陵开会,他们说《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中山陵出家的定林寺已经发现了。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袁济喜看来,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但是这跟真正的国学研究还是有一定距离。像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觉得这并不是很严肃的。”


  袁济喜介绍说,像曹操儿子曹植的墓在山东鱼山被发现,这个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它有很多足以证明墓主就是曹植的第一手材料,里面出土的东西和旁证,都很完备。


  “还没到定性的时间”


  “作为考古人士,希望公众和媒体继续期待它的发掘进程,对阶段性的成果,有必要关注但没必要热炒。”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高蒙河教授也认为,现在只能认为是个初步确认,还没到能定性的时间。


  高蒙河同时指出,假设这确实是曹操墓穴,社会效应要大于学术效应。因为以前在考古界,历史名人考古和历史文献能对应上的较少。能发现曹操这样一代枭雄的陵墓,对历史人物的考古是个鼓舞。


  高蒙河还表示,他看好2010年的考古工作,南海一号、秦兵马俑、曹操陵墓将是最有看点的三大考古发掘,目前,三者都在进程中,相信明年会有很多发现,已有的历史观点将得到更改或确认。


  综合中新社、人民日报等


´,´

  出土的“曹操”头盖骨


  需与曹氏后人比对DNA


  高蒙河教授认为,从学术考古上讲,发现的60多岁男性头盖骨还需要进一步鉴定。根据头盖骨可以复原死者的面貌,可以看到“曹操”到底长什么样,比起书中的描摹要生动得多。但复原的只能是个模糊面貌,他的个头有多高、皮肤是不是黑、是不是双眼皮、有没有酒窝,复原技术无法给出答案。其次,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把骨头上提取的DNA和曹氏后人做比对。这需要先找出曹操的家谱,找到能确认的曹操后代做参照。此外,要最终确认墓穴的归属,还需要凭借墓志铭。


  不会作商业开发


  将原址建博物馆


  针对“曹操墓”下一步的研究保护规划,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表示,将尽快制定保护规划,当地政府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原址


  建设永久性的博物馆,并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展开一系列历史研究。高陵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对于接下来将展开的行动,孙英民表示,将继续进行发掘,因为目前对整个地葬结构、陵园范围以及是否有随葬墓等情况都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他也相信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

  学者称曹操墓每年将给安阳带来4.2亿经济效益


  曹操墓的消息发布后不久,人们就把讨论的话题引到了商业开发。学者裴钰声称,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说,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 进展]


  曹操后人疑在许昌或安阳


  曹操墓被找到的消息发布后,一网友提出可以与曹操的子孙进行DNA鉴定,来确认曹操墓的真假。


  昨日,一位“才高八斗曹植 ”的网友自称是曹操第82代后裔,他在天涯社区发表了《关于我祖魏武王曹公孟德墓被发现的声明》。声明称“我根据我爷爷留下的族谱,查到本家族为曹操的后裔,属于曹植这一分支。”


  安徽亳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曹操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威告诉记者,汉魏时期人名多是两个字的,没有中间的表示“辈分”的字,除孔、孟个别姓氏之外,大多数姓氏在明清之前,几乎没有家谱,说谁是谁的后代,这个很难确定,所以做出的DNA鉴定肯定也不具有参考价值。


  赵威进一步说,曹操出生于安徽亳州,但安徽亳州的曹姓很难说就是曹操的后代。“按照我的看法,都不是曹操的后人,由于政治原因,曹操死后,他的后代大多被赶出了亳州。按照我的研究和推断,曹操的后人应该在河南的许昌或者安阳一带。”


  亳州想与安阳共同打造“曹操牌”


  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在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12月30日,安徽亳州市旅游局副局长赵威接受采访时称,亳州市派出考察组赴安阳到现场察看,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结合三国志和其他史料分析,基本可以断定这座曹操墓是真的。


  赵威还表示,这次安徽亳州派人去安阳,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希望能和安阳建立旅游方面的合作,共打“曹操牌”,共同开发,实现双赢。与河南的许昌、安阳联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曹操文化游旅游线路。如果想了解曹操的身世,就到安徽亳州,如果想了解他的丰功伟绩,就到安阳和许昌。


  [ 商机]


  在曹操墓中发现了两位女性的尸骨,这也引起了精明商家的注意。昨日,记者看到一款名为《赤壁》的游戏,宣传语中说网友们可在甄芙、小乔、大乔、貂蝉、蔡文姬、宫女等人中识骨寻踪。


  市民黄建华是个老网游迷,他看了《赤壁》的这篇宣传语后说,《赤壁》游戏已经上线很长时间了,他们只是临时增加了些内容,是在利用曹操墓的发掘进行商业性的炒作。


  学者称一年可得4.2亿的收益


  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的裴钰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人文研究,他认为,曹操墓的发掘和保护,必然会有商业旅游开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开发曹操墓能给安阳带来多少收益,裴钰算了一笔账:2008年,安阳旅游业收入为54.9亿元,同年,安阳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118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5万人次。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今年“五一”假期,安阳市接待游客37.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99.57万元。今年“十一”假期,安阳市旅游接待人数达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3亿元。可以平均计算,安阳在黄金假期里,从每个旅游者的腰包里“赚取”了214.8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接待人数在200万上下。


  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按照安阳旅游业平均值214.8元计算,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 保护]


  安阳拟建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昨日某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昨日18时,赞成把曹操墓进行深度商业化开发,就地建成博物馆、成为旅游景点的网民占38.9%;赞成就地封存,保持古人清净的也同样占了33.3%;赞成文物移出来搁置保存的占27.8%。


  那么有关部门对曹操墓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表示,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建设一个集文物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

  安阳“曹操墓” 会是考古界的“周老虎”吗?


  时近年尾,最吸引人眼球的新闻莫过于千古枭雄曹操墓被找到了。传说曹操担心死后的墓葬被人偷盗,因而修了七十二座疑冢。此事历代诗人皆有题咏,蒲松龄还写过小说,找到曹操墓实在可谓是奇迹。


  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提供的关键证据,是墓中的六块刻有曹操封号“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和石枕,墓中一具被鉴定为年龄在60岁左右男性骨骼,被认为是曹操的遗骸。


  发现一经宣布即遭到质疑声,“现在匆忙定论,还为时尚早。”河北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表示。“还有很多疑点回答不了,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有力的证据”。网友更是普遍在戏谑中怀疑曹操墓的真实性。一位网友在博文中分析:“不愿意看到遍及全国各行业的造假风,刮到考古领域和古人头上去了……”


  戏谑


  曹操穿越大小乔貂蝉陪葬


  曹操墓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轰动。有网友兴奋,也有网友震惊,对这一“保护性挖掘”也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亵渎古人之嫌。还有网友直接质疑曹操墓的真实性。


  首先是七十二疑冢之说,“考古队怎么能确认这个墓不是一个故意留些器物的假墓?怎么就能如此肯定头骨是曹操的?上面签名了?”


  最能说明曹操身份的两件文物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有网友表示:“可惜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网友们用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信任:“曹操墓里惊现两个头盖骨,经考古学家鉴定,其中一个是曹操的,另一个是曹操小时候的。”


  墓中两名女性尸骸,一个是20多岁,一个是40多岁。这2名女性的身份,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兴趣,并在网上掀起了“猜测”浪潮。


  有人分析称,如果是曹操妻子的话不太合适,因为曹操跟他的原配早就“离婚”了,后来娶的卞夫人死的时候岁数已经很大,此外曹操也有不让妃子或老婆陪葬的遗嘱,这2人又是从何而来?有网友说,“墓葬中的女子是大乔或者小乔不是没有可能”,还有网友认为,墓葬中的女性有可能是貂蝉。


  幕后


  6年前民间算出曹操墓?


  昨日,安阳市土博士——今年64岁的龙振山反驳专家质疑,称曹操墓和其十年前预测的地方近相差500米的距离。“从十年前出土的鲁潜墓志铭上推断,曹操墓就在我们村北,也就在西高穴村南,和我推断地方距离有五六百米。”


  1998年4月,龙振山找到一幅鲁潜墓志的拓本,清楚地记载了曹操墓所在的方位。龙振山的这一论断,发表在2003年《华夏考古》杂志第2期上。对此,龙振山称一些专家并没有亲临安阳县实地调查,只是推断,所以说专家的推断没有说服力。


  打开墓穴,先看到香烟盒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队员介绍,通过事先钻探,考古人员确定了墓道的方位,成功找到墓门。考古队员爬进墓室,映入眼帘的并非文物而是刺眼的矿泉水瓶和方便面盒,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一个香烟盒子。


  假碑?


  质疑:曹操死在洛阳,为何选在古邺城建墓穴?


  回应:“我觉得这样做非常正常。”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梁满仓告诉本报记者,曹操的一生,与洛阳、许昌、邺城三个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许昌作为一座帝都,曹操在这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另外曹操也经常在洛阳活动。但曹操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邺城这个地方。另外,据考证,曹操家族的宗庙,就修建在邺城附近。古代的宗庙,用于祭祀,就是所谓家族灵魂安息的地方,曹操墓选择建在这里,也是顺理成章的。


  质疑:为什么墓内没有一个墓志铭或者哀册?


  回应:“据我所知,在东汉同时期出土的墓穴当中,尚未出土墓志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表示,墓志铭较多的出现在东汉以后的朝代,因此,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也并不意外。不能单纯以有没有墓志铭和哀册这一标准,来断定曹操墓的真假。


  另外刘庆柱表示,哀册是古代颂扬帝王的生前事迹,一般书写在玉石木竹之上,随后埋在帝王陵墓当中。考古人员曾发掘过数座汉代诸侯王的墓穴,当中也没有发现哀册的存在。


  质疑:曹操是盗墓行家,为什么墓地没有重重机关?


  回应:刘玉柱说,虽然曹操曾经做过盗墓的勾当,但称为盗墓行家,此说并不严谨。据他所知,大多数古墓中,也是没有所谓的机关的,曹操在墓中安装机关的可能性也相当的小。


  质疑:“魏武王”石牌与石枕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可信度有多少?


  回应:安阳县公安局安丰乡派出所一名办案民警表示,据盗窃这两件文物的盗墓贼交代,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石牌,以及题刻“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石枕,的确是从西高穴村,也就是省文物部门宣布为曹操墓的地方偷出来的。另外,与考古人员在墓穴内发现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相比,两个石牌的字体、外形,以及金属腐蚀程度,都是相当吻合的,应为一个墓内的陪葬物。


  质疑:如果头盖骨真是曹操的,能否找到曹操的后人做DNA鉴定,确认一下?


  回应:“谁能找到曹操的后代?即使找到了,谁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他就是曹操的后人?”对此,刘玉柱表示,寻找曹操后人难度大,不太现实。但有网友提出,可以找到当时曹氏家族的墓地,进而提取其家族成员的DNA,与曹操的头盖骨相比较,该做法还是比较有可行性的。但从生物遗传学角度来看,曹操的头盖骨中能否提取到有效的DNA,这个很难说,仍需相关专业人士确认。


  质疑:陪同曹操沉睡千年的两名女人,到底是谁,会不会是大乔、小乔,或者是貂蝉?


  回应:“其中一名年长的女性,很可能是卞皇后。”刘庆柱说,根据《三国志》记载,卞皇后去世后,和曹操一同安葬在了高陵,根据对骨头的年龄断定,该女子的年龄约40多岁,在没有见到更多可靠史料的情况下,他认为,该遗体为卞皇后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另外一名比较年轻的女子身份却难以认定,“这个不好讲”。


  曹操后人:多数不信曹墓在安阳


  前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昨日,曹操的故乡安徽亳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带队到安阳了解详情。当地人多不相信曹墓在安阳。


  前日下午,亳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卫军说,获悉曹操陵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当地曹操后代又惊喜又激动。该市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带队到河南安阳了解详情。


  朱卫军说,埋葬曹操尸骨陵墓所在,一直众说纷纭。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高陵,也有部分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根据历史记载,当年曹操主要在安阳活动,且消息由河南省文物局发布,应属实。


  蒋先生说,曹操早年过继曹家,现在亳州很多曹姓人家,其中有曹操后代,亳州人希望曹操的陵墓在亳州。对于陵墓在安阳的消息,当地很多人认为消息不实。蒋姓工作人员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


  质疑


  袁济喜:国学研究不能炒作


  在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看来,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但是这跟真正的国学研究还是有一定距离。


  “我觉得越是在国学热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尤其是学者和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有文物局、旅游局等政府的管理部门,更要本着对国民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


  黄震云:曹墓认定非常搞笑


  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先秦两汉文化研究专家黄震云致认为曹操墓的认定“非常搞笑”。


  首先是最“硬”的证据,文字石牌。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还有“黄豆二升”、“刀尺一……”等等,更是仓库里的说明牌,而不是墓葬所用。


  其次是画像石。从目前的报道上看,也没有发现墙上有画像石被拆之后留下的洞。他判断这个画像石等级并不高。“应该不是这个墓室所有,说不定是从外边搬进来的。”黄震云说。


  另外可疑的还有,曹丕已经篡汉,怎么会把歌颂汉代功绩的内容刻到画像石上?黄震云还表示,考古界造假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次公布消息实在草率。


  陶短房:证据链支离破碎


  专栏作家、历史学者陶短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目前的证据上看,“哪怕是真的也不能说明问题”。


  首先,没有文字纪录,比如墓志铭。其次,仅仅凭3件有铭文的普通器具,下一个诸侯王陵墓的判断,是很可笑的。如果这样也能成立,在楚墓中曾经出土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难道那就是夫差和勾践的墓?


  而且如果疑冢说成立,这个就可能是疑冢。如果不成立,堂堂魏王,不葬洛阳不葬谯郡却葬安阳,于理不合。汉代山陵是应该在都城附近的,和隋唐以后的制度不同。


  “当年考马王堆汉墓主人,证据很多,也花了几年才明确公布结果,而临沂银雀山的墓地至今都没有确认墓主。”“而如今居然在这么短时间内,证据链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就发布这样的定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而且很可能涉及商业利益。”


´,´

  观点交锋


  考古队长:他们不够火候


  曹操墓地发掘领队回应质疑


  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宣布“曹操墓在安阳”,此结论为时尚早。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


  对此,安阳曹操墓项目考古领队潘伟斌表示,不愿就质疑回应,因为袁、马二人不是考古专业人士。潘伟斌在接受河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人没到过现场,也没有调查,这


  样说没有丝毫根据。“你问问马未都手里有没有曹操墓的石碑,如果他拿到了,鉴定了真假再说。”潘伟斌认为,一些人之所以质疑,是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马未都是搞鉴定的,不是搞考古的。人大那位(专家)也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国家为什么不请他们当考古专家,因为他们的水平还不够火候。”


  1年确定曹操墓“我们的思想压力很大”


  在争议出现之前,河南文物单位为此次发现的公布投入了近一年时间。2008年12月6日,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西高穴东汉大墓”考古队,一共20多人抱着被子和日用品,在西高穴村东头的一个大院里


  住下来。“这一年,我很少回郑州的家里完完整整度过一个周末。”安阳西高穴墓地考古队队长潘文斌说,“这一年的挖掘中,知道的人都会发出疑问,会不会最终发现不是曹操墓?所以思想压力很大。”


´,´

  争夺“曹操墓”的热情为何如此之高? 


  推荐世界上不知为何要创造出“如果”这个词,在我看来,人们之所以要创造“如果”这个词,表明了人们对某些事和人的无奈、也表现出人们对某些人和事的期待。


  虽然“曹操墓”还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但河南方面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热情,迅速宣布发现“曹操墓”,而且还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亲自出面宣布:完全可以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并且自我评判为:这种认定是科学、严谨的。


  假如只有与“曹操墓”毫无利害关系的人和部门质疑河南方面的认定也无所谓,与安阳隔河相望的河北邯郸,也有从事历史研究三十余年、著有专著《曹操墓研究》的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出面表示:曹操墓的认定必须得有过硬的证据,现在公布的这些依据还值得研究,曹操墓更有可能在漳河北岸的邯郸,安阳发现的或为夏侯惇墓。


  如果将争夺“曹操墓”得热情用在创新上,我认为:社会将会进步的更快、人们将会生活得更好、科学水平将会发展的更高……然而,如果将争夺‘曹操墓’得热情用在创新上仅仅是我们的一种假设,很多人的热情用在了“事半功倍”的争抢“曹操墓”上。


  虽然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说,曹操高陵的发掘,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而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则坦承: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可见,“不会用于商业开发”只不过是此地无垠的幌子,没有经济价值会有超出学术价值的热情吗?


  有人认为,“曹操墓”每年最低估计,会给安阳人民带来4.2个亿的收益。其理由是“和曹操墓有一拼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的接待人数大约在每年200万人次上下”,如果每位游客消费214.8元,就会给安阳人民带来4.2个亿的收益。我不知道曹操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是否具有可比性?我也不知道“曹操墓”和秦皇陵是否具有可比性?我更不知道“曹操墓”出土的二百五十件器物与秦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是否具有可比性?一个根据并无可比性而推算出虚拟的4.2亿,才是现在安阳与邯郸争夺争夺“曹操墓”的根本原因。人们所看到的并不是“曹操墓”的考古和学术价值,而是其背后潜在的经济效益。


  难道安阳与邯郸没有比争夺“曹操墓”更重要的民生问题需要解决了吗?就没有比争夺“曹操墓”更重要的需要以创新精神来开展的工作了?我不知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安阳与邯郸争夺这座还不知真假“曹操墓”我还能理解,如果在还有比“曹操墓”更重要的民生问题需要解决的话,我就也不理解了。但我也能明白的是,争夺“曹操墓”的热情之所以如此之高,就是根据那个并无可比性推导出来的虚拟的4.2亿收益。


´,´

  曹操墓遭质疑 折射中国考古成果发布制度尴尬




  岁末的河南安阳,气温低得让刚被确认为曹操高陵的西高穴村考古点工地不得不暂停进一步发掘。


  尽管河南省文物局去年12月27日的确认曹操高陵新闻发布会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天,但人们还是觉得消息来得太快——这是一个已经困扰中国人1800年的千古谜题,真的就在这个普通的冬天被破解了吗?


  也许因为有周老虎的前车之鉴,一个考古成果的发布引发年终一场最大的口水仗,专家和网民扭成两股反应最快的质疑力量。昨日下午,河南省文物局最终以紧急进行专家说明会的形式,冀望在元旦假期来临前暂停风暴。


  连日来,本报记者赶赴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实地调查还原该墓发掘前后的完整链条,力图解答几个疑问——曹操墓从发掘到认定,谁说了算?该项文物考古成果在发布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这到底是一场正常的考古发掘,还是一场埋藏了经济开发预谋的仓促上阵?


  文/本报特派记者邱瑞贤 图/本报特派记者杜江


  面对纷至沓来的参观墓地者,人口不过2000多的西高穴村有心理准备,但并不够——调派24小时看守墓地的特警队前天上午才紧急挎上了微型冲锋枪;在过去的数天里,当地的警察、派出所所长、村长、乡长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应对媒体训练。


  实际上,西高穴村并不是一条古村,至今没有村志。


  一块墓志和一个“土博士”


  鲁潜墓志透露出曹操墓所在地信息,把隔壁渔阳村的“土博士”龙振山吸引过来研究。


  村民很喜欢围观各路记者,在发掘现场的采访,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认为曹操墓在家旁边是件大喜事。问起这桩美事的大功臣,他们把徐玉超推出来。


  徐玉超1981年就开始在西高穴村开砖厂。开砖厂最重要的工作是取土,1998年5月13日,他照常在村西北0.5公里处的一个机砖场里起土,一块青石板忽然露了出来。后经专家一看,这是一块墓志。墓主是鲁潜,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其官至后赵大仆卿都尉,正三品官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级别。


  引人注目的是墓志上两行小字:“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二十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徐玉超找到墓志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把隔壁渔阳村的“土博士”龙振山吸引了过来。龙振山是民间考古爱好者,他找到徐玉超,做了拓片,就开始了对曹操墓地的研究。


  “土博士”龙振山摘录了《三国志》及《资治通鉴》上关于曹操的内容,根据安阳县志等对曹操墓地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鲁潜的墓志被龙振山作为研究曹操墓的坐标,并依据鲁潜的墓志对曹操的墓地所在地进行了推测。


  根据墓志的记载,龙振山换算出一千四百步是1.74公里,并据此画出了曹操墓区示意图。“我在2003年就确定曹操墓肯定在西高穴村。”这次确认的曹操墓地,比龙振山画的墓地要稍微偏西北一些,两者误差在500米左右。


  以鲁潜墓志发现地来推断曹操墓所在地,这个思路和后来介入的考古专家不谋而合。西高穴考古队队长潘伟斌昨天下午说,鲁潜墓志的发现是曹操墓的证据之一。网民质疑发现鲁潜墓志却没发现有鲁潜墓,以墓志所在地为坐标推论鲁潜墓地,再推论曹操墓,这种推论的推论,靠谱吗?


  然而潘伟斌觉得很靠谱。“徐玉超带着我们去指认那块墓志发现地,那个地方是一个大坑,比附近地面低6~7米,可见已取土多年。我们相信鲁潜墓的位置就在那里,至于为何没有墓,很可能是被砖厂历年取土中被挖掉。”


  一场偷偷摸摸的爆破特意选择在2006年的大年除夕之夜。2005年上任的村长徐焕朝说,连他都没有引起警觉。


  这声悄然巨响,实际上在西高穴村头的一片空地上炸开了一个80厘米直径的大洞。


  2006年3月,终于有村民发现了这个盗洞。


  那时这座陵墓被文物部门称为“东汉大墓”,但是谁也不敢妄动。徐焕朝说,他也没有想过,他在书中最熟悉的曹操葬身于此,只是从此村里没有了安宁。


  “从2006年开始到2007年,这里一共被挖了5次,挖完我们填,填完又继续挖。我们每次都慢了一步,肯定是村里有人放风。”徐焕朝言语中颇感遗憾。


  盗洞挖了又填5次


  2008年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侦破了一桩盗墓案,缴获一块石枕,上刻“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字样。


  盗墓分子的猖獗终于在2008年被压制住。这一年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侦破了一桩盗墓案,从盗墓贼手中缴获一块石枕,上刻“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字样。盗墓者亲口承认,石枕是从东汉大墓中偷来。安丰乡书记贾振林拿着石枕,找到正在附近执行“南水北调”考古工作的潘伟斌“鉴别鉴别”。


  “潘伟斌一看,觉得这个石枕级别很高,立即上报。”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潘伟斌就开始留心这个东汉大墓,石枕的缴获让他倍添信心。河南省文物局老局长常传俭力挺发掘该墓,并最终取得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


  2008年12月,西高穴村村民迎来了考古队,他们租下村里的一个大院子,从此住了下来。先挖掉那1.8米高的地面,重现1800年前的原始地貌。


  今年4月,出生于西高穴村的徐焕朝第一次进入那片神秘的地下空间。


  徐焕朝没有参与发掘,但是他的消息比谁都灵通。20多名村民受聘辅助,“每两个考古队员配两个村民”,每天日薪15元。


  每一天,都有邻居村民跟他汇报,今天又挖到什么了。“先是玛瑙,后是骨头,再是石牌、小牌……好兴奋!”让他印象最深的是12月22日挖到的59枚小牌,“实际上是陪葬品的清单,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些小牌,把本来确定在12月25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推迟了两天。”


  那块被认为是确认曹操墓最关键证据的“魏武王常所用大戟”石牌,是村民王秀芝在清理时发现的,她马上报告给资深考古队员尚金山。这块石牌,后来成为曹操墓真假风波中的最大焦点。


  “那一天下午5点多,都快下班了,石牌是我亲眼看到从土里挖出来的。”尚金山给本报记者展示了他的考古日记,上面赫然记录,“2009年11月8日,扰土里发现残缺石牌,残长9.5/8.3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上面有一圆孔,上有洞环链,正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字样,发现地点距前室西壁3.75米,距南壁1.4米。”


  石牌裂成了两瓣,另一瓣是在两天后才被找到的。


  当尚金山发现两块残片像拼图那样天衣无缝时,他兴奋极了。在这位干了一辈子考古工作的老人眼里,这块石牌不存在被后人放入墓中的可能,“这是武器的说明标识,就像商品的商标,旁边就是那个武器大戟,只是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这怎么作假?”


  根据以这面石牌为主的六大“铁证”,去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公布了对曹操高陵的确认成果。


  “这事前后论证了一年多,开了三次专家会议。但是公众觉得发布仓促,就实在有点冤。”昨日下午,复旦大学文博系副主任高蒙河对记者说。


  发布何以被认为是预谋?


  曹操墓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实际上,消息公布后公众不理解的地方还有很多。“证据充分吗?研究清楚了吗?”在过去的一周里,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河南省文物局一概以“将有集中回应”答复,而在第一、二天还一一进行驳斥的潘伟斌开始逐渐闪躲,“没办法应对”。从公布消息后的第三天开始,他再不接听任何陌生来电。


  公众进一步的怀疑仍在持续。前日,学者裴钰在博客上为安阳算了一笔账,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裴钰认为,曹操墓的发掘和保护,必然会有商业旅游开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徐焕朝告诉记者,曹操墓所在的地点是农民的耕地,曹操墓发掘后,附近不允许建房子,方圆2.5公里都将划入保护区。为了对曹操墓的开发,会在2010年将到村子里的道路修成二级公路,村子的路将连接到107国道,修路距离大约长9公里。


  在考古专家眼里,经济开发的问题提出太早。昨日下午,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在面对媒体提问“仓促发布是否为了经济利益”时,表示“现在才刚发掘出来,谈不上经济利益问题”。


  考古发布无制度有“行规”


  考古界有自己的行规。因此,我认为只要是以省级单位公布的考古成果,还是值得信任的。


  一个考古成果的发布,却引发如此轩然大波,显然让文博考古界措手不及。就如杜金鹏所说,昨日的专家说明会是被公众“逼出来的”。那么,到底这个考古成果的发布过程是否存在着容易引发质疑的瑕疵?


  “说实话,我觉得目前公众接受突发性文化新闻的能力还不够,很多提出质疑的人都不是考古界人士,而资深的相关历史专家也并没有仓促质疑,比如易中天,他就三缄其口。”高蒙河说,在这次风波之中,他发现大部分公众并不了解考古论证的程序,“一般而言,对已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程序科学、符合操作流程,发掘成果又具有比较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考古成果,就符合发布标准了。”


  “有初步结论的考古成果就可以发布,如果说仓促,明知有成果都捂住不报,难道不比引起质疑更尴尬吗?”他感叹。


  近年来各地陆续号称有重大成果发布,是否存在让公众难以甄别成果真假的乱象?他指出,此次曹操高陵的考古成果发布,是由国家文物局邀请河南省文物局专家到北京发布的。“国家文物局是行政部门,而考古发现是科学行为,不适合由国家文物局来公开发布,所以一般都是根据专家论断来发布。”高蒙河坦言,目前我国还未有很健全的考古成果发布制度,比如什么机构有权利发布考古成果,到什么阶段可以发布,一般都是针对具体的考古成果指定规则。


  “不过,考古界业内自己的行规,实际上省级和省会以下单位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本来就不多,自然就没有发布的可能。因此,我认为只要是以省级单位公布的考古成果,还是值得信任的。没有特殊允许,个人是不能向公众发布考古成果的。”他表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