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手写家书展揭幕 沈钧儒等名人家书亮相
中国首个综合性家书文化陈列展28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开幕,3000余封甄选自清中期以来的手写家书首次与公众见面。
据了解,该次展览所展示的家书是从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所征集的四万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所选家书实物均为手写原件,其中最早的写于清乾隆年间,最晚的写于2009年,时间跨度达二百多年,内容涵盖清代以来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
家书展品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如黄兴、蔡锷、陶铸、邓子恢、沈钧儒、帅孟奇、项南、周扬、林默涵、曾毓隽、任鸿隽、陈衡哲、陈翰笙、谢晋元等名人的家书手稿。家书研究者认为,这些家书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凝结着丰富的情感,每封家书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家书展上,1922年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写给夫人张象徵和次子沈诚(杏儿)的家书和明信片是颇富代表性的名人家书作品,其中谈及吃菜心面、临睡打拳、在报社值班、为沈诚留学筹款、处理上海的房子等家庭事务,笔意轻松,饶有趣味。
此外,鲁迅学生龚钰的家书首次在展览上对外曝光。龚钰在上世纪20年代曾任西湖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西画教员,1929年3月与艾青等一同赴法留学,1932年3月病逝于巴黎。现场展示了他的8封家书和从法国寄回的12张明信片,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父母非常孝顺,发了薪水,“全数寄家”,对妹妹关怀备至。其中一封用“国立艺术院”专用信笺写给妹妹的信,可谓最短的家书了,只有短短的21个字,但信短情长,一字千金,手足情深,感人肺腑。
现场还展示了60本、1700封、长达180万字的情书,是两位耄耋老人保留下来的爱情见证,其数量之大、时间之长、内容之完整,非常罕见。据主办方介绍,现在这对伉俪已年逾八旬,正在北京安享晚年。
当日出席家书展的有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等有关方面领导。
据悉,“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联合主办,免费向社会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四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