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图片
曹操高陵墓道
曹操高陵出土的刻铭石枕
出土的玉器、玛瑙装饰品 郑州晚报
墓地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
墓室发现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应为曹操遗骨
怎么认定墓就是曹操的 72疑冢传说从哪来 随葬品为何“寒酸”
曹操墓随葬品挺“寒酸”
在安阳被发现 礼器全部以石代玉陶器个头小做工粗糙
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广州日报
石牌铭文 出土文物上有“魏武王”字样 郑州晚报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图为从中出土的刻铭“魏武王”石牌。专家表示,该石牌对确认墓主人身份起到关键作用。中新社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摄
石圭
曹操高陵前室
曹操高陵航拍照片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牌 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供图
文学作品中的曹操生性多疑、狡诈,为了防止后人盗取他的陵墓,临终前设72“疑冢”,以混淆视听。
一代枭雄曹操之墓究竟位于何处?1700多年后,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将这一千古之谜揭开。昨日,省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著名历史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陵墓。
【陵墓发掘】
墓地最深处距离地面15米
该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
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该项目考古队队长潘伟斌感叹说,如此规模宏大的墓地,在他20年的考古生涯中还是第一次见到。
墓地虽遭多次盗掘,但还是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考古人员在进行墓室清理时,发现有人头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认定依据】
六大证据证明这就是曹操墓
曾有传言,称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的墓葬,特别设置了72个疑冢。那么,凭什么断定这个是真的?
省文物局表示,有关专家在对考古发现进行多次论证后,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
认定依据共有6个。首先,该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意思是,墓地建在比较高的地方,没有封土,没有碑刻)的情况相符。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在这座墓葬中也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发现意义】
将开启汉魏历史研究的新篇章
发布会现场,专家们普遍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疑雾重重,并由此产生了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一专家表示,曹操高陵的确认,解决了诸多历史悬案。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此外,发掘成果还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将获得新的突破。
据悉,曹操高陵的发掘,尚有许多工作仍在进行,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调查等。保护展示规划也已着手进行。
【记者连线】
发现曹操墓多亏盗墓贼
商报记者昨天联系了该项目考古队队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
潘伟斌异常激动:“曹操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加上坊间又有72疑冢的传说,这次发掘非常有价值。我们破解了一个千古之谜,影响非常大!”
潘伟斌回忆说,能够发现曹操墓,完全是一个意外。2006年的时候,他们在安阳进行考古发掘,当时有人举报附近有盗墓贼出入。后来当地警方又破了一个文物的案子,请他们去鉴定,一看不打紧,这里的东西是东汉时期的,非常重要,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前,盗墓贼已经来这里不计其数,我们根本就没抱什么希望,谁知道发现了一个曹操墓。”潘伟斌说。
曹操墓相对来说比较“寒酸”
曹操的薄葬究竟薄到什么样的地步?与同时代的帝王将相相比,是不是寒酸很多?
潘伟斌解释说,薄葬制是曹操生前一直提倡的。原因,一跟他早年参与过盗墓活动,目睹不少坟墓被盗后尸骨狼藉有关。二,跟他一直提倡的节俭生活有关。
“当时连年征战,社会财富极度贫乏,在这种大环境下,曹操就提倡薄葬制。据说,曹操这个人也是非常节俭的,10年只盖一条被子,死的时候就是穿着当时的衣服入殓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
“这个墓的薄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像同时代蜀国、吴国的帝王贵族那样,放很多玉器、金器在里面;玉圭、玉璧这些礼器虽然都有,但全部以石头代替。另外,东汉很多墓里都有精美的陶器,这个墓里的陶器不仅个头小,而且做工粗糙。”
72疑冢纯粹是历史的穿凿附会
1700多年后,一代枭雄曹操的墓地终于被找到了,那么坊间流传的72“疑冢”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潘伟斌说,这完全是历史的穿凿附会。这跟时代需要有关。因为曹操墓地地表没有任何建筑,唐以后就找不到了。宋朝时,为了宣扬忠君思想,一些文人就批判“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让他变成了白脸奸臣。后来,金、元占领了黄河以北地区,但是他们一直对黄河以南虎视眈眈,这和曹操当年统一天下的构想是一致的。因为同样的政治诉求,统治者就开始宣扬曹操的雄才伟略,并将河北磁县的72冢古墓群误认为曹操墓。
“但是清末不少盗墓贼挖开后,却发现里面的东西是东魏、北齐时期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考古人员也进行了发掘,证实那里确实不是曹操墓。《人民日报》还曾专门发表文章,揭开疑冢之谜。”
相关:
2位佳人陪葬 曹操盗墓贼“供”出墓地之谜
出土曹操头盖骨
汉代画像石
一代枭雄曹操之墓到底在哪?历史上众说纷纭,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1000多年来,曹操墓谜团重重。
昨天,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终解开了这一千古谜团:经权威考证,这座东汉大墓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魏武王曹操!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息。
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复原后的一代枭雄曹操的真面目……
一座显赫的大墓
千年来多次被盗
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向西出发,到达西高穴村不过七八公里的路程。丰乐镇是西门豹祠所在地,这跟《元和郡县图志》推测的曹操墓在西门豹祠西7.5公里正好相同。
在西高穴村南,远远就可以看到两座银色的钢制大棚,现场封锁严密,两三米高的石棉瓦围得严严实实,大门入口处拉起绳索,村民说,这就是曹操墓的发掘现场。
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一个39.5米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如果有一座建筑的话,墓地就位于该建筑的地下五层。
在墓室门口,可以清楚地看到,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考古人员说,仅在墓口一看,就可以发现葬制规格非常高,墓主人的身份也是非常显赫。
走进墓室,可以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介绍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不过,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一男两女三具遗骨
“男主人”竟是曹操!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到的从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材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这个墓里,发现石璧三个,圭一个。圭壁合一,是判断一个帝王陵墓等级级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负责挖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说。据介绍,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簿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等文字,堪称精品。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66岁相吻合。经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墓后室的两个耳室,各存放一个女性尸骨,一位20岁左右,一位40岁左右。根据科学鉴定,这几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这与他们的身份也相匹配。
一般来说,帝王在生前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在死后却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在墓葬里会把生前喜欢的人、物带到地下。由此推测,这2位佳人也许是生前的宠妃。但也有另一种民间传说,说曹操用了不少宫女殉葬。但这两人仅仅是普通宫女,那么只用两名宫女殉葬似乎说不通。
盗墓贼“供”出了
“魏武王”墓地之谜
墓地被认定为曹操墓,与盗墓贼偷盗的两件文物有关。“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窑场取土点,被挖掘五六米深后遭到废弃,有村民在此种上了庄稼。2005年底,一村民在此浇地时,发现有一处地方水一直向下流,经查看发现那里有一个洞,推测下面可能是古墓;过春节时,有人发现该墓已经被盗,陆续被盗得很严重。当地派出所先后抓了5批盗墓贼,38人。2008年,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从盗墓贼手中缴获三块墓内画像石,画像石上部有“主簿车”、“咸阳令”、“纪梁”、“侍郎”等字样,其下部为水陆攻战图场面。从画像石的铭文来看,墓葬规格相当高,应该为汉魏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在这些文物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石枕与刻铭石牌了。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御用”字样,刻铭石牌上也有“魏武王”字样。刻有“魏武王”的石牌再次拨开曹操墓的迷雾。因为这和曹操的身份相符合:曹操生前为王,他儿子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他才被追封为魏武帝;这两处的“魏武王”完全与他死时的身份相符。(郑州晚报 成都商报 河南商报 供稿)
高淳金山
曹操墓传言被打破
曾有传言称高淳县金山上有曹操墓,不少盗墓贼听到传言,在这两年,发疯似地到当地打探,还把金山上挖得千疮百孔。此事,本报10月10日A37版《高淳金山上真有曹操墓?》予以报道。昨天,曹操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消息一经传出,高淳金山当地的居民都拍手称快:“曹操墓穴之谜终于解开,我们的生活也该安宁了,盗墓贼应该不会再来骚扰我们了。曹卢杰(扬子晚报)
河南省文物局称曹操高陵不会进行商业开发
就此次考古重大发现的发掘过程、意义及下一步的研究保护规划,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
记者:曹操高陵是怎样被发现的?
孙英民:曹操高陵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最近被发现,是当地村民在给当地砖瓦厂取土时,挖掘暴露出墓葬顶部,当地文物部门才发现了这座墓葬。
记者:墓葬被破坏的情况怎样?
孙英民: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盗墓主要造成了一些汉画像石的破坏;此外,还造成了一些文物的丢失和位置改变——具体丢失的情况,目前还没有统计。
记者:这次曹操高陵的发现,在考古学界占据怎样的地位?
孙英民: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考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次曹操高陵的发现,应该说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的历史人物考古发掘方面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记者:下一步,针对墓葬的研究保护会采取哪些措施?会否进行商业开发?
孙英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考古发掘。目前,我们对整个地葬结构、陵园范围以及是否有随葬墓等情况还不能完全掌握,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将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其次,将尽快制定保护规划,当地政府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建设永久性的博物馆,更好地进行保护;并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展开一系列历史研究。
曹操高陵的发掘,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会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人民日报)
惊天大发现 曹操墓在河南安阳
高陵前室拱门
高陵出土的刻铭“魏武王”石牌
墓室甬道
■历史上曾多次被盗窃
■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墓室中发现曹操所使用的兵器
■将解决史上对曹操许多怀疑和曲解
河南昨日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此前,这座大墓曾多次被盗。史上关于曹操墓的传说神乎其神,被称之为“千年之谜”。
曹操高陵曾多次被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墓地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约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出土八件重要随葬物品
据悉,墓虽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玉等多种质地。器内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随葬物品极为珍贵的共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将解开很多历史悬案
汉、魏考古专家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据中广网)
传说中的曹操墓——
“72疑冢”神乎其神
关于曹操陵墓,史上有太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出殡时准备72具棺木
史上传说,曹操为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生前做了周密安排,出殡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曹操遗令否定“72疑冢”
传说毕竟还是传说,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还是要从他临终时的遗令谈起。这份遗令全文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遗令虽不能帮人找到真的曹操墓,但却解决了一件事:彻底否定了“七十二疑冢”的存在。在遗令中,曹操明确规定他的寿陵需要建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这样看来,临漳、磁县境内的“七十二疑冢”,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的,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显然不符合曹操所规定的形制。(据新闻午报)
曹操设专职盗墓机构
堪称“盗墓之王”
盗墓,是王者行为,刘去、项羽,都是这样。到了汉末,又出了一位盗墓中的王者——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的曹操。
曹操成立“盗墓办公室”
曹操盗墓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标志性人物。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的人员都被授以相应的不同职务: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得钱财,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是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而且是“天王级”人物。传说后来有些盗墓贼把“曹天王”奉为行业神供奉起来,在行盗前会给他上炷香,保佑平安多发财。
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曹操盗墓,《三国志》原文并不见载,仅见于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中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的《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隳突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
曹操盗走了金缕玉衣?
曹操盗刘武的墓很成功。刘武富可敌国,随葬品数量很惊人。曹操从刘武墓中盗走了多少宝物?《艺文类聚》上有这样的文字: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
曹操到底盗取了哪些宝物史书上没有交代,但有一样东西极有可能是曹操盗走了——刘武穿的金缕玉衣。玉衣是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相当珍贵。(据凤凰网)
史上有关曹操墓的3种说法
A故乡说
说曹操于建安23年正月在洛阳病逝,二月初二入葬,葬于故里谯陵。以魏文帝曹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为证。
B漳河说
推断曹操墓在漳河河底。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碑文明记此乃曹操。
C安阳说
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
■延伸阅读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曹操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战乱之际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兵书”。曹操的自身武艺也很高强,尤其擅长打猎,曾经一天射得63只野鸡。此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个既重情又好色的人
曹操有多少女人,已经无法统计。被曹操立为王后的是卞夫人,她原是个歌舞伎,20岁被操收纳为妾。结发妻丁夫人被废之后,卞遂成为正室。曹操能够把一个歌舞伎出身的女人立为王后,而且终身相伴,配合默契,用情也算难能可贵了。曹操在征宛城时,将张绣的婶子邹氏收纳为妾。
曹操对于乐伎姬妆宠爱备至,但有个前提,必须乖乖地侍候。有次曹操睡午觉,命宠妾到某时辰叫醒他。当时辰到时,宠妾见曹丞相睡得正熟,没叫醒他,等曹操醒来,立即将这个宠妾用乱棍打死了。
一个死得“不明不白”的人
曹操他残暴多疑,多疑则伤心,最明显也最严重的就是他的头痛之症。晚年他有次感到头痛难忍。请华佗诊脉视病,华佗建议他“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多疑而心狠的曹操以为华佗害他,使华佗死于狱中。华佗被杀后,曹操又遇几次惊骇,幻见被他残杀的马腾父子、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等20余人,浑身血污,前来索命。曹操病势加剧,更觉头目昏眩。次日又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不多时便气绝而死,寿年66岁。
一个生前抠死后寒酸的人
与其他的帝王将相相比,曹操墓要寒酸得多。专家解释说,薄葬制是曹操生前一直提倡的。一跟他早年参与过盗墓活动,亲眼目睹不少坟墓被盗后尸骨狼藉有关。二是跟他一直提倡的节俭生活有关。据说他10年只盖一条被子,死的时候穿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陆云当年在铜雀台见到的曹操遗物:除了曹操盖过的被褥、使用的腰扇、裹发巾以外,有几件东西倒是让人颇感意外,一个是曹操在当时居然用上了牙签一样的东西来剔牙!曾听闻曹操生活俭朴,使用过的“牙签”也不肯丢弃,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扬子晚报 张筠综合)
三国三雄魂归何处
孙权墓可能就在南京梅花山
昨日,传来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震惊了中外。然而作为三国时期三雄之一的吴王孙权墓准确位置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众人对在南京梅花山这一说法则深信不疑。大概是南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当年朱元璋自己选择墓址时,他的一些臣子提出,墓址离孙权的孙陵岗太近,是不是把孙权陵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与蜀魏形成三足鼎立,算得是个英雄。就留下他为我看守墓道吧。”
“传说归传说,可一直没有考古证据。”昨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告诉记者,2006年,在与江苏地震局有关专家合作开展《江苏六朝帝王陵考古调查与研究》时,课题组对整个梅花山进行了勘探。结果表明,在现在的梅花山博爱阁下面发现有人为构筑物。发现了一处结构类似古时墓穴的封门墙。它整体呈“甲”字形状分布,后来发现有喇叭形路口,上层是夯土,下层是黄土,明显是人为构筑物,这种往山里开挖的构造和汉代帝王陵墓的建造方式相似。梅花山之名源于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遍植梅花时,此前这里皆称孙陵岗或吴王坟。
因此,“六朝王陵”课题组在梅花山内发现的大墓,与明初建明孝陵时朱元璋留下墓中孙权为自己“看墓”的传说是相吻合的。在建孝陵时,孙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样一来,明孝陵的神道不得不绕过孙陵岗,这也就是神道为什么不是笔直的原因。不过,考古专家认为,由于国家文物局目前禁止对帝陵发掘,现在还无法窥见孙权墓的全貌。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权墓的秘密将继续在地下埋藏下去。 (扬子晚报 蔡震)
刘备墓下落有三种说法
刘备公元223年殂于四川奉节永安宫,但是他最后身葬何处却是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刘备死葬成都、刘备死葬奉节和刘备死葬彭山三种说法。
一说刘备墓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三国志》中记载,1700多年前的夏天,刘备死在奉节,随后被运往成都安葬。
第二种说法,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尸体肯定会腐坏。因此他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1982年,安徽物理探测所发现夔州宾馆地下有18米的空洞,并有金属反应,推测可能是金属随葬品。南宋学士任渊所作《重修先主庙记》中也说,成都惠陵只是弓剑墓,不是真墓。
另一种说法认为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彭山牧马乡的莲花村自古就有皇坟的传说,这里的皇坟被周围9座小山丘环抱着,当地人称为莲花的9片花瓣,而皇坟正处在中心,被称为“莲心”。(扬子晚报 秋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