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发现一处4万平方米的宋代粮仓遗址

    记者昨天获悉,镇江市在双井路片区改造中发现一处4万平方米的宋代粮仓遗址,以及元代大型石拱桥、渡口和清代驿站。

    据了解,这处粮仓遗址位于中华里一带的长江边,由7个70米长的粮仓组成,个别部位残存有半米高的墙体。据上海交大的刘士林教授介绍,镇江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是江南运河的起点,唐宋时太湖和钱塘江地区的漕粮、贡赋,都由江南运河运至镇江,再转运北方,镇江因而被称为漕运咽喉,年运输量可达150万石。镇江港是粮食中转的大港,因为水位有落差,长江的粮船到镇江,要等待涨潮才能通过京口闸进入大运河镇江段,因此必须在此建立粮仓。北宋在镇江设立转般仓,南宋设立大军仓,镇江成为粮食仓储中心。南宋时期,镇江港漕粮仓储为鼎盛期,储存能力在240万石以上。史料记载当年粮仓规模最大时盖有仓敖74座,直至清代才废弃。

    而此前发现的元代石拱桥名为拖板桥,长约35米,早在南宋时就已存在。元代及以前的石拱桥已非常罕见,而拖板桥更是“来历不凡”。唐、宋、元时期大运河从镇江城中穿过,当年众多运河桥都已湮灭,只有拖板桥重新被发现,成为镇江穿城运河及其桥梁的代表性标志。

    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对比考证,这处粮仓很可能就是转般仓和大军仓遗迹,宋、元、清三个朝代的遗迹丰富了古代镇江作为转运港口的历史,对于大运河申遗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