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风雅颂" 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自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制作惠山泥人。浦 峰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众在成果展上参观苏绣。 浦 峰摄

  本报北京电(记者郑娜)历时3年,行程近万里,足迹遍布10个省及直辖市,寻访各类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余项,捐助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累计捐资超过300万元——为了分享这一路的文化记忆,“BMW中国文化之旅”三年成果展12月15日至23日在首都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与文化之旅的3年行程相呼应,展览分为“风-西北雄浑”、“雅-江南雅致”、“颂-西南迤逦”3个主题。展厅内一条从天而降的“天路”串起了“溯源丝绸之路”、“品鉴京杭逸韵”以及“寻访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的近万里历程。丰富的声音、影像与文字资料为公众鲜活地再现了从苍茫戈壁到雄伟运河,从丝竹锦绣到汉藏之边的瑰丽文化长卷。

  古朴幽雅的平遥推光漆器、惟妙惟肖的惠山泥人、“机杼夺天工”的南京云锦、美轮美奂的唐卡……展览期间,除了静态实物展品之外,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也到现场进行技艺表演。年逾七旬的非遗传承人高正刚、邢积善在吟唱中一展河西宝卷传唱百年的艺术魅力。凤翔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和绵竹木版年画在内的四大木版年画传人历史性地聚首。他们现场的表演使公众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了解这些鲜见的文化形态及其承载的内涵。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评价:“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三年成果展,是对企业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取得成效的集中展示;该项目3年来的成功举行对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产生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BMW中国文化之旅”历时3年,捐助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累计捐资超过300万元。很多受赠项目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例如有着“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之称的西安鼓乐得到大面积挖掘整理,中国首部《西安鼓乐优秀论文集》面世;传承了2000余年的攻鼓子舞完成了“非遗”的申报工作,现在,已经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高密民间艺术瑰宝》整理问世,高密剪纸和泥塑入驻小康河文化市场,形成初具规模的“民间艺术园”;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雕刻大活字在法兰克福书展掀起了“中国潮”等。

  同时,文化之旅也完成了对我国四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探访和捐助。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史凯先生表示:“3年来,我们与数百位对文化保护有着火热情怀的记者、文化专家和爱心车主一路同行。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声音、影像与文字,还有守护华夏文明根基的自觉意识、决心与力量。我们热切期望通过此次成果展,和大家分享这些珍贵记忆。在守护精神家园的旅途中,我们将坚定前行,永不止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