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发现长有"毒牙"的中国鸟龙化石(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有“毒牙”的中国鸟龙化石标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依据实体化石复原的线条图。

  今日凌晨,美国及法国媒体相继报道:由东北大学巩恩普教授领衔的一个中美研究小组,发现了长有“毒牙”的中国鸟龙。这一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电子版上。

  这种鸟龙生活在一亿两千五百万年前的中国辽西,属驰龙类,是伶盗龙的近亲,也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一员。它们与各种各样的动物们共同生活在中国东北的史前森林里,当然也包括其他原始的鸟类和恐龙。

  巩教授和他的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合作者们,在研究中国鸟龙的形态学和生态学时发现,它的上颚骨外侧有很特别的凹陷,同时上牙的外侧也有近于垂直方向的凹沟。这使他们联想到现生的毒蛇和有毒的蜥蜴(如分布在南美洲的大毒蜥和珠状蜥蜴)中,也有类似的骨骼形态特征。因此,他们认为上颚骨上的凹陷是毒液腺坐落的地方。毒液腺与位于上牙外侧凹坑里的毒液管相连,通过这一“传输系统”将毒液射入被咬噬对象的体内。这是在鸟类的祖先类群中,首次发现“ 毒牙”。

  中国鸟龙至少有两个种,标本上均能观察到类似的毒液“传输系统”。这一系统类似于现在生活在墨西哥的珠状蜥蜴,属于一种“低压”系统,其毒液不是致命的剧毒物质,只是给被捕食的动物迅速的、强烈的一击,在中国鸟龙大快朵颐时,减少被捕食的动物反抗、逃逸或被其他捕食动物“陈仓暗渡” 的危险。

  巩恩普教授和他的美国同行们还在继续探索,试图确定小盗龙是否也具有这种毒液传输系统。 (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通讯员丁义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