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满了小广告和脚印 莫让文化墙成了城市"新丑"

    文化墙因为管理主体太多,老百姓反而摸不着头脑,发现问题甚至都不知道该向谁投诉、找谁负责。对于文化墙的未来,政府有关部门还应拿出个更为明确、妥善的处理办法,以免其遮丑不成,反而沦为城市“新丑”。

    据齐鲁晚报16日B15版《文化墙频遭“开膛破肚”》报道,一些喷绘和手绘的文化墙近日频遭“黑手”,不是被小广告、电话号码、脚印等涂抹得面目全非,就是因为无人管理而在雨雪的侵蚀下剥落、损毁。本该是体现省城文化的文化墙却因为种种原因变得“不文化”了,文化墙的遭遇其实颇值得人们深思。

    从报道中可以得知,为了遮挡不良景观、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济南市政府在全市总共建成了170多块文化墙,按照其材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浮雕式、手绘式和喷绘式等几种,目前除了“浮雕墙”保存还算完好外,手绘和喷绘的文化墙有些都已经面目全非。这其中,固然有风吹日晒等自然原因,也不排除人为因素。比方说报道中提到的位于水屯北路东口的文化墙,很明显,就是有人故意用刀将其划出了好几道大口子。

    “迎和谐全运,做文明市民”,这是济南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提出的口号,可以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至济南市政府,下至普通市民,全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济南的市容市貌也出现了很大改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全运会结束没几天,不文明的现象就纷纷出现,像报道中提到的文化墙被破坏其实只是其中之一。笔者觉得,人们在批判、谴责这种行为和现象的同时,更应该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建设城市文明方面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所有人为之付出持久努力。

    事实上,即使抛开外力和自然因素的破坏,文化墙的未来仍存在着很多难题。比方说,全运会过后文化墙内容是否需要经常更新?由谁负责更新?由谁负责维护?从报道中得知,文化墙虽然名义上有很多部门可以管理和维修,但恰恰是因为管理主体太多,老百姓反而摸不着头脑,发现问题甚至都不知道该向谁投诉、找谁负责。

    笔者觉得,既然文化墙已经存在了,而且也起到了“遮丑”的作用,就不能在其发挥作用之后不管不顾。对于文化墙的未来,政府有关部门还应拿出个更为明确、妥善的处理办法,以免其遮丑不成,反而沦为城市“新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