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编钟 传播魅力楚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出土震惊世界

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曾都区)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铸造于战国早期的编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以其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被称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该编钟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自1978年发掘出土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曾侯乙编钟用两千四百余年的历史积淀,奏响了穿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时代乐章。

见证深厚音乐文化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适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78年夏天,我省考古工作者在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共出土15000余件文物,其中青铜编钟举世罕见。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音域宽广跨五个半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反映了我国先秦时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深得国家领导赞赏

湖北省博物馆从当年的陈列楼中,腾出100余平方米展室,成了曾侯乙编钟的第一个家。

1979年,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湖北省博物馆,重点观看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叶帅用放大镜逐字察看镈钟上的铭文,又亲自撞钟试音。他连声赞美道:“这是祖国的伟大之处啊!”并再三嘱咐:“这些文物都是国宝,要认真保管好!”

同年国庆,北京,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编钟原件现场演奏的奇音,由此传向世界。

1997年7月1日是全球瞩目的日子,在中英政府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来自湖北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映入人们的眼帘。这天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和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特首的董建华,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嘉宾,欣赏了由著名音乐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的大型交响曲《1997:天地人》。编钟雄浑深沉的乐声,激荡人心,震撼寰宇。

向世界传递友谊

1980年11月19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及夫人、女儿和随行人员来到省博物馆,他们是特地来参观曾侯乙编钟的。总理的爱女,一位攻读中国历史的硕士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它有多重?什么材料制成的?距今有多少年了?是怎么发现的?怎么知道它是乐器的……一时间,在场人都被他们父女的热情所感动。

曾侯乙编钟复制件第一次走出国门是199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联合举办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展》。作为展览的延伸,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辅以多种古乐器随展演出,宽敞的演奏大厅内,“楚商”、“樱花”、“四季”等中日两国人民所熟悉的名曲,从中国古代乐器中流淌而出,令听众陶醉不已。日本明仁天皇也亲临现场观看了编钟演奏。

作为中国文化使者,曾侯乙编钟至今已涉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人口约十分之一的人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了编钟的神采,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在中国聆听了编钟演奏,许多外国领导人还亲自演奏过。

30年,人类历史长河的一瞬。千年编钟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见证着中华大地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也向世人展示着楚文化的不朽魅力。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