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印象——石雕(图)

非洲印象——石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非洲印象——石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直以来,人们对非洲的印象都只是广袤的草原、原始的丛林、凶猛的野兽、神秘的土著,可是如果现在前往张家界黄龙洞,人们一定会被非洲津巴布韦石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所惊叹。“津巴布韦”在非洲班图语中有“石头城”的含义,津巴布韦石雕以质朴非凡的艺术感染力闻名,毕加索等世界艺术大师都从其中获得了无穷的艺术灵感。近年来,津巴布韦石雕已成为欧美艺术文化界、收藏界的热门收藏品,大批欧洲艺术家及收藏家竞相造访,一睹津巴布韦石雕的惊人魅力。津巴布韦石雕夸张的造型、独特的表现手法、粗狂的线条、别样的风情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更让人们透过石雕看到一个多彩的非洲。

津巴布韦石雕艺人到中国景区进行现场创作,在国内尚属首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湖南省文化厅的指导下,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接待津巴布韦三个石雕艺人,提供创作场地、工具、材料,还安排了他们和当地艺术家的深度交流。在我们惊叹非洲津巴布韦石雕艺术的同时,他们也对中国张家界的名山美景赞不绝口,对中国人民的热情招待由衷感谢。

非洲印象——石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非洲印象——石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次三位津巴布韦石雕艺人应邀来到张家界,现场创作,让游客亲参与石雕创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口碑效应。在张家界石雕艺人雕刻所有的石材就地取材,他们没有构图、没有草稿,随手捡起索溪河中的鹅卵石就可以进行雕造。到目前,石雕艺人共创作了20余件作品,其中最大的是用重达4吨的,高2米的椭圆形大石头雕刻出的雄鹰。一把锤子、几把凿子,石雕艺术家在拙朴的石头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怀孕女人、烟斗酋长。黄龙洞公司用照片记录下了石雕艺人创作的全过程,记录了一件件艺术品诞生的历程。通过照片现场观摩游客都惊叹于非洲津巴布韦石雕艺人丰富的想象力,绝妙的构思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手艺。

张家界的黄龙洞是自然遗产,非洲津巴布韦石雕是文化遗产,在张家界的绝版山水间进行文化艺术创作,把中国的石头雕刻成具有非洲原始风情的艺术品,把非洲的神秘部族传说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非文化在此刻完美融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