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卖行跳到典当行 艺术品“典当”真品不足两成

  “我家有很多类似的藏品,本想借拍卖会收回一些资金,没想到流拍了。”昨天,市民张先生带着一件清代的铜炉来到典当行,希望用这件藏品典当借款。据华夏典当行平安大街店经理申璐玮介绍说,像张先生这样没有在拍卖会上拍出好价钱的藏家转投典当行的客户并不少。


  “这类客户都很理性,对艺术品市场的认识也比较深刻,所以来典当的目的性很强。”申璐玮介绍说,比如张先生,他对自己藏品的期望拍卖价格在20万元以上,但这次只需要借款8万元。记者了解到,艺术品市场的火热一路蔓延到典当行,自今年中北京典当行接受艺术品典当以来,各家都接到不少生意,艺术品类型涉及书画、玉器、象牙等。


  不过,典当行艺术品鉴定专家告诉记者,除了近期一些流拍艺术品,平时来典当的艺术品中,真品仅仅占1至2成。许多来典当艺术品的人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藏品是假的。“一般我们就跟人说收不了,怕打击顾客,不敢直接告诉他们是假的”。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抱着把藏品“卖给”典当行的心态,结果发现典当价格跟心理预期价格相差较大。艺术品评估的专家表示,与其他物品相比,影响艺术品价值的因素较多,作品质量、作品时间和作品的存世量都会影响到艺术品的价格,另外,艺术品价格还会受到一定时代的历史背景、审美差异以及买家与卖家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典当这种形式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不是藏家变现的最佳渠道。所以,如果藏家是抱着用艺术品获取利润的目的,通过拍卖会等渠道寻找最终买家比较划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