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中国美术馆开幕(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嘉宾为开幕式剪彩 

2009年12月3日上午10时,“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位主办。

展览共分为两大主题:(一)观赏的立场:艺术与审美。包括四个类型,以见形式风格技法探索的丰富性。①“榜书巨制——流动的造型构筑,②“古隶新韵——顿挫节奏中的古法”,③“简牍百态——用笔解析与深化”,④“草圣心性——放纵的线条之舞”;(二)阅读的立场:学术与文化。包括三个类型,以追寻学术与文化的意义。①“名师访学录——经历与出身”,②“西泠读史录——工作与学术”,③“金石题识录——兴趣与修养”。从本次展览的构思、布局到具体的每件作品上看,“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原创性”与“研究性”的特点。

陈振濂先生是一位思想敏锐成就卓越的理论家。一方面他强调书法理论研究是独立的,不依附于创作实践的,另一方面他也坚持将理论研究(书法创作理论)与书法创作实践相结合,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书法创作活动。书法创作不是简单地抄写唐诗宋词式的写字行为,而是在创作蕴涵有丰富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书法艺术美感的创造与显扬需要表达书家之“意”,而可视的线条、结构、章法及墨色等要素是书家达意之“象”。

在陈先生看来,书法创作的构思与完成,从本质上即是一种科研行为。所以,多年以来,他提倡书法创作的原创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构“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再到近几年提倡“新帖学”、“新碑学”、“草圣追踪”、“阅读书法”,这些创作新理念的提出,立足于对书法历史与书法当下的双重认知,努力尝试着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更新更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和图式。

此次是陈振濂先生在十多年未办个展之后于2009年相继推出的“心游万物”、“线条之舞”和“意义追寻”三个展览的最后一站,也是最有深意的一个展览。

此次展览两大主题七个部分作为展厅区分板块,将使书法在展示一般技巧与风格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并以此打上陈氏书法的鲜明烙印。它也正符合陈振濂教授“没有创新点则不出手”,“每有举措必先以思想创新先行”、“研究型书法创作”的艺术创作目标。

据悉,展览将于12月10日结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厅内部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厅内部现场

 

1   2   3   4   5   下一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