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古钱币价格表

  

中国古钱币收藏 清朝具体钱币介绍 
    
咸丰钱币 咸丰元宝 咸丰通宝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咸丰通宝”面文有楷书等,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伊、宝济、宝晋、宝陕、包巩、宝苏、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局。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
    此后在大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惊慌失措。这时,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镇压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机,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说明咸丰大钱是在迫不行已的情况下铸行的。“咸丰重宝”始铸当十大钱,继而又开铸当五十、当百和当百以上,并令全国各省迅速铸造推行。“咸丰重宝”铸行情况十分混乱复杂,当值等次,大小轻重,铸造材质,铸造工艺,文字书体,钱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监内铸造时,都差异很大,以至有当值大小和钱体大小轻重倒置的,此外还有铁钱和铅钱。
    为了能迅速推行大钱,咸丰铸钱局数量上比前朝又有增加,并在原有宝源、宝泉和各省钱局外,又设立热河宝德局,江苏宝苏局再设清江浦分局,新疆喀什局,还准许克勤郡王,设立捐铜局专铸大钱,已停铸的钱局纷纷恢复铸行。咸丰大钱的当值有多种。“咸丰重宝”当十钱的铸行最普遍,各开铸大钱的钱局都有铸行,铸造量颇丰。其次是当五十,当百大钱,当五百,当千仅宝泉局、宝源局、宝巩局、宝陕局、宝河局和克勤郡王等铸造过。除上述几种当值外,还曾铸行过当五、当二十、当四十到当四百等大钱。宝文当十,当五十大多用“重宝”,当百以上用“元宝”。但有的钱局或用“通宝”重宝,或兼用几种宝文。咸丰大钱的钱文书法,各局自成体系,差异明显。
    咸丰大钱
    宝泉局自咸丰三年五月起先铸当十大钱,八月又铸当五十大钱,十月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宝泉局咸丰大钱版本较多,书体变化较复杂,币材有红铜、黄铜、铁、铅等。
    宝源局自咸丰三年八月始铸当十大钱,十月开铸当五十大钱,十一月又铸当百,当千等,大钱币材用水红铜、黄铜、铁、铅等,版本、书体变化多,大小轻重差异较大。 
    江苏宝苏局处于清军和大平军对峙之地,铸行来源受阻,加上再供给军需开支,成为率先开铸大钱的省份之一,咸丰三年始铸咸丰当十钱,四年初开铸当十以上大钱。后又开设清江浦分局,再铸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钱。后再增铸当二十、当三十大钱,并铸有铁大钱。宝苏局的咸丰大钱的折当等次比较特殊,其铸行的当二十、当三十大钱,全国没有几个钱局铸行过。 
    咸丰钱尤其是大钱的版本极多,极其繁杂,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币值复杂,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十五种。 
    二、重量变化大,因不断减重而造成轻重倒置,最大的“元宝”达2.9公斤(江苏宝苏局),最小的“通宝”形似鹅服,不足1克。当五十的重于当百的,当百的轻于当五十的。 
    三、币名复杂,一般“通宝”为小平钱,当百以下为重宝,当百以上为“元宝”,但有的省份不受约束,任意决定。 
    四、材料复杂,有青铜、黄铜、红铜、紫铜、铁、铅等。 
    五、钱文复杂,字体有楷书、宋体、隶书等字数钟。少的有六字,多的十余字。但咸丰大钱行用不久,咸丰四年便下令停铸了当千、当百、四百、三百、二百大钱,并严查私铸。因为大钱的铸行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停铸是必然的。据《清史稿》记载,“大钱当千、当百、以折当过重,最先废。当百,当五十缓废。” 
    清代大钱除了咸丰大钱以外,还有同治、光绪两朝大钱,咸丰大钱是与制钱相对而言的大额当值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国库空虚的形势下,由咸丰强行推行的,大钱破坏了自顺治以来一贯推行的制钱制度,以少量的钱币材料,铸成量当值高出制钱若干倍的大钱投入流通,以“虚钱”来代替“实钱”造成货币贬值。
  新疆红钱 
    从乾隆时开始,清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于当地用钱形制也作出了规定。新疆钱币以紫铜(红铜)为原料,钱呈红色,因而称之为“新疆红钱”,背文用满文,还有用维文的。自乾隆朝开始,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到宣统都铸行过年号“红钱”。前后有150年的历史,铸造的时间不短,但铸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其中叶尔羌局所铸“乾隆通宝”是新疆最早的“新红钱”,(相对于旧普尔红钱而言)。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历代中央政权对该地区的统治和管理都在逐步地改进和加强。早在康熙年间,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就勾结沙俄,制造分裂,破坏统一,康熙帝曾多次用兵,平息叛乱,到17世纪中叶,准噶尔部再度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在新疆设立伊梨将军衙门,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接受当地军官的建议,首先在叶尔羌设立铸钱局,铸行“乾隆通宝”红钱,叶尔羌本身不产铜,是靠销毁旧普尔钱铸的,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文穿右是维吾尔文“叶尔羌”,穿左为满文,因当时译音不准,而铸成“叶尔奇木”两年后改铸为“叶尔羌”。背满文“叶尔奇木”钱文高隆清晰,钱体厚重,铜度纯净,色泽滋润,极罕见,是为珍品。乾隆二十六年,再设阿克苏钱局,三十年时,阿克苏局迁到乌什,立乌什局。四十年时,设立伊犁宝伊局,都铸有“乾隆通宝”红钱。阿克苏局,乌什局所铸,背文左为满文,右为维文局名;宝伊局钱,背文不用维文,而用满文“宝伊”,在穿左右,与内地制钱相同。此后,在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年不定期铸有“乾隆通宝”红钱,但统称为后铸“乾隆通宝”红钱。这些后铸乾隆红钱大多比乾隆时期铸造的轻薄,钱文也因铸时,铸地不同而有异。有维文钱,“阿克苏”“库车”等,有满文“宝伊,宝库”等,还有的在背文穿上下铸“喀十、库十、阿十、九”等字和星月纹的。
    嘉庆年间新疆仅有阿克苏、宝伊两局铸钱。阿克苏钱“嘉庆通宝”,背左为满文,右为维文“阿克苏”。宝伊局钱,面文为“嘉庆通宝”,背文为满文“宝伊”。嘉庆红钱比较规整,版别简单。
    “道光通宝”红钱也由阿克苏和宝伊局铸造,背文变化比嘉庆红钱复杂。阿克苏局钱背文有多种,有穿左右为满文,维文“阿克苏”的;有穿左右为满文,维文局名,穿上为“八年”,穿下为“五”或“十”的。宝伊局背穿左右为满文“宝伊”。此外库车局在光绪年间曾铸行过一批“道先通宝”红钱。
    咸丰初年新疆叶尔羌、阿克苏、库车、宝伊等局铸“咸丰通宝”红钱,仍依各局以前铸乾隆、嘉庆、道光等钱制,面文汉文,背文因局而异。叶尔羌局自从乾隆三十三年停铸后,重新开工铸咸丰钱,背文左为满文,右为维文“叶尔羌”,穿上下有“当十”两字;阿克苏钱局,穿左满文,右维文“阿克苏”有当五、当十钱。宝伊局钱,背文穿左右为满文“宝伊”。叶尔羌局钱,除咸丰初年当十“咸丰通宝”外,还有当五十,当百两种大钱,当五十者,面文为“咸丰重宝”,当百者,面文“咸丰元宝”其他如阿克苏,库车等局所铸大钱与叶尔羌局相同,除小型当十“咸丰通宝”外,还有当五十,当百两种。宝伊局曾铸过当四、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大钱,宝文叫法与内地相同。宝迪局于咸丰五年开铸大钱,有当八、当十的“咸丰重宝”,当八十的“咸丰元宝”共三种,背文与内地相同。
    同治年间的新疆红钱有叶尔羌,阿克苏、库车、宝伊四局铸行。有当五、当十钱的“同治通宝”宝伊局还铸有当四钱的“同治通宝”。在光绪时库车局后铸了一些“同治通宝”红钱,钱背文字变化较多,且有星月纹。
    在光绪年间新疆铸行的“光绪通宝”红钱。没有重宝大钱。有阿克苏局,库车局,出的“光绪通宝”红钱。
    宣统年间全国大部分钱局已停铸,新疆仅库车局铸有“宣统通宝”红钱,大小重量与一般宝文为通宝的红钱相仿,是新疆红钱的一种,数量较少。
  太平天国钱币
    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期间持续十六年,纵横十五省。对满清王朝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加快了灭亡,太平天国在其存在期间的铸币情况如何呢?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遂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这一土地纲领虽未彻底实施,但对农民夺回土地,不缴或少缴地租的行动加以保护,勒令地主富豪多交赋税,减轻人民负担,还是有力的“武器”。同时,太平天国还允许自由贸易,不准囤积居奇。财政上鼓铸钱币,实行经税政策。太平天国开始铸钱是在咸丰三年(1853)七月,那一年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设有专司其事的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终于在次年六月铸造成功,开始发行。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开始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多种,主要为铜铁,也有金银,但很罕见,所有铸币,均不记值。面背文多变,有面为“天国”背“通宝”的;有面为“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太平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天国圣宝”背“太平”的,等等。
    大平天国钱可分为八个种类:
    一、最早铸造的径3.5厘米面文“天国”二字列穿上下,背“通宝”二字在穿左右,有楷体及仿宋字体二种,因传世极稀,早年未为人知,近年始渐出现,有一种钱的面文直书“天国”二字背也直书“圣宝”二字,此一枚钱应为改制钱,此后天国铸钱均称“圣宝”二字,多发现于南京附近,也可能为初期所铸。太平天国传世有一镂花大钱,可能是开炉,镇库之用,极罕见,颇为珍贵。
    二、有一种极稀见之小圆钱,径2.2厘米,缘郭整齐。面文直书“天国”二字,背文直书“圣宝”二字,形扁而润,“天”字上划特长宝盖头更润,在南京附近多有发现,为第一种类稍后之钱。
    三、楷书圣宝钱。钱文楷书,作“太平天国”,直读,背书“圣宝”二字,直读,因此也俗称“真圣宝”,黄铜,阔轮。书法铸工铜质均佳。钱径2.5厘米,2.8厘米,3.5厘米,较大的有5厘米的,锉磨精细,颇为美观。另有一种大钱,文字铜质与上类相似,可能为一时一地所出,是否为常用钱,则难以判断。这一套“王品钱”在安徽,江苏多有发现。
    四、宋体圣宝钱。钱文排列式与前一类相同,只是钱文改用仿宋体,书法颇美,铜色发白,含锡量大,分量较优生,而锉磨较差,从表现看来,略亿砂铜,这一系统似有四等钱,窄轮大字,别具风格,多发现在湖南一带,可能为太平军将领所铸。
    五、隐起文背圣宝。钱文与前一类相同,背文“圣宝”二字横列。书法隐起,阔轮,黄铜,也分为四等,比前套略轻,在湖南北部多有发现。
    六、厚肉楷书太平天国钱,背文圣宝二字直列,书法平平,铜色较差,铸工尚佳,有大小多种,但都为小平钱,只因减重而形成大小不一。
    七、楷书横列圣宝钱,其面文排列为,右“太”左“平”,上“天”下“国”。在我国古钱中,颇为独特,背文“圣宝”横列,书法一般。有大小两种,其间略有差异。多在江西,浙江一带发现。另有一面文上“天”下“国”右“圣”,背横列“太平”者。
    八、大平圣宝钱,面文“太平圣宝”,楷书顺读,背文“天国”,横书。有大小两品,黄色泛白。数量较多,多发现于南京一带。太平天国钱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因现今大平天国钱币伪作太多,鱼龙混杂,给钱币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因难。

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顺治年间始定钱法。清廷和地方设局铸造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清廷改铸各式不足值的大钱,地方省局竞相仿铸,面值大小,轻重多不相同,制钱越于衰微,最后为机制币所逐渐取代。


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40元
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80元,明万历四十四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改后金为大清,建元天命,其间铸天命通宝,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小平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
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顺治元年铸。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
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
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
各于穿上下左右。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径2.5--2.6厘米,重3.8
--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
径2.6厘米,重4.4克,五式为满汉文钱:临宁原同宣江东河蓟浙陕昌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二
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
顺治钱奠定了有清一代钱币基础,为嗣后各代所沿袭。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5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10元,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径4.7厘米,传世以背巩,西,当十大钱罕见,背大字广,南,面文双点通背东者亦少见。记地支钱更罕。.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3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4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15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3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2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2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3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1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清”8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4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25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12000元。世宗雍正年间铸,胤祯得隆科多,羹尧之助,以谋取得帝位。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
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径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厘米,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150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3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8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180元
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2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1元。高宗乾隆元年始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新疆红钱穿左满文,穿右为维吾尔文。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济晋陕巩安云黔台伊,库车,叶尔羌,叶尔奇木,阿克苏,乌汁,喀会,和田。币材多用黄铜、青铜、新疆用红铜,一般径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样,小样,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传世以雕母珍贵。...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2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22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5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4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1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8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1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5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38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10元。仁宗嘉庆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铸局名;泉源直苏昌浙福武南川晋陕巩云东黔,伊,阿克苏,币材含铅锡各半,故钱质灰暗脆弱,一般径2.2---2.6厘米,重2--4克,少数钱可见星月纹,另有吉语钱,如福康寿宁,天下太平等。此时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传世元珍稀品。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5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10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4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1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5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3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10元。宣宗道光年间铸。形制同嘉庆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名:泉源直苏南昌武川浙福晋陕广桂云东黔,伊犁,阿克苏,库车,宝新。道光钱制作粗糙,大小不一,轻
重悬殊,一般径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于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苏,库车,宝新三局始铸
值析五,当十钱,亦是清钱虚值钱之始。传世几无稀罕之品。...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3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2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1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雕母8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5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4500元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铁母2000元。文宗咸丰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满汉文记局,汉文记值,记重,种类繁多,小平钱称通宝,当四,五,八十,五十,称重宝,当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称元宝,其时军费大增,国库空虚,使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小平钱径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宝钱,当五十大者径6厘米,重80克,小者径4.6厘米,重30克,当百元宝钱更是尽出洋相,重者296克,轻者36克,形制极其混乱。咸丰钱品类浩繁,仅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达917种,铸局有:泉源直蓟福陕昌河德晋云东武桂浙济台苏巩川黔南广,伊犁,迪化,叶尔羌,库车,阿克苏,喀会,传世以小平雕母,宝福局计值,计重钱少见,新疆宝迪局当八十为珍品。.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8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2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3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3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10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9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2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5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4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6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8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8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7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2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1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2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8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35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4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1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20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7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2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2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1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24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28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3800元。穆宗祺祥年间铸。其时穆宗初登帝位,由载垣,肃顺八大臣辅佐政,改元祺祥,并铸祺祥通宝,重宝钱。未久慈禧摄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钱未及通行。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计局,小平径2.5---2.8厘米,重宝当十钱径3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钱,祺祥钱传世均甚少。...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280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2000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1000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35000元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3500元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6800元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35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2元,穆宗同治年间铸。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平钱用途日减,致使许多省局停铸,此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伊犁,阿克苏,此钱铜差质轻,一般径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宝东钱,径2.5厘米,重5.5克,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套子钱20品描图之缺,重宝面文同小平钱,背有计值者,径2.3--3.8厘米,重6--12克,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15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7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7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8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5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1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12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2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金”、“宇”8元。德宗光绪年间铸。通宝面文多为楷书,少数局亦有篆书,背满文记局名,汉文年叫记年钱。计有:泉源苏直浙昌福武南晋陕川广桂云黔津沽漳河吉宁东奉新,伊犁,库车,阿克苏。另有背记值,星月纹及合背钱,一般径2--2.4厘米,重1.8--3克。广东,福建,天津,吉林有机制钱,山西宝晋局铸大通宝钱径4.8厘米,重24.2克,吉语钱等。重宝面文较通宝钱清秀工整,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名,汉文记值,传世以雕母为珍品,贵州发现一枚通宝当百小钱,径2.4厘米,重2.73克,试问此钱何以流通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日”、“往”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来”、“列”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宙”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下“村”1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苏”精品1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白铜背上“福”1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桂”25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星月2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5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雕母65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当五”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当十”12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机制14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库平广一钱”25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官板四分”6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直局机制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奉天紫铜机制币180元
天子万年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5000元
一统大清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300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泉局7元。清末代皇帝宣统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泉源福广,小平钱径1.2---2.4CM,当十径2.5--3.7CM,近期发现库车当十钱,宝新当十钱新疆红钱,为宣统通宝增加新品,径2.2CM,重3.6克传世较多。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2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巩局机制1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福局机制25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雕母宝泉局6500元

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通宝”30000元。太平天国于癸好三年占领南京时鼓铸的折十大钱,面文“天国”楷书直读,背文“通宝”横读,径3.75CM,穿0.95CM重27克,通宝者,表示太平天国通用之宝,因此钱为过渡性钱币,发行时间十分短暂,后改称“圣宝”“通宝”钱销毁改铸圣宝钱,故流传至今,亦极罕见,发现地区仅限南京附近。..
天国通宝楷书折五背“圣宝”230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宋体背“圣宝”200元,太平天国铸。洪秀全于咸丰三年定都南京,并正式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金,银,铅铁俱有,然以铜币为主,形制分小平钱径1.9厘米,重2.2克,折五钱径2.85厘米,当十径3.8---4.2厘米,当五十径4.8--5.2厘米,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国字方框内从王,名称不一,有太平天国,天国,背文有通宝,圣宝,初期与后期相比,差别很大,实与国力有关,大花钱径33.5厘米,重达4500克,太平天国钱因其制作精美,广受喜爱,传世以面文:太平天国,背文圣宝者最为常见。
太平天国楷书折五宋体背“圣宝”6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十宋体背“圣宝”11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五十宋体背“圣宝”17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二背“圣宝”12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五背“圣宝”500元
太平天国楷书折二十背“圣宝”650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背“太平”150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背“圣宝”25元
太平天国楷书小平大样背“圣宝”母钱7000元
太平天国隶书小平大样背“天国”220元
太平天国隶书小平背“圣宝”2000元
太平天国楷书特大型背“圣宝”70000元

平靖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中”1000元,清晚其天地会铸币,三合会首领李文茂攻占广西和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胜宝钱,面文楷书直读,形制较通宝欠佳,背文按各军番号铸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及御林军,长胜军七种文字,径2.7厘米,重7--11克,此钱类似钱牌,以表明持有者所在单位。次年李文茂战败身亡。所铸不多,传世难得一见。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长胜军”38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前营”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后营”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中营”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左营”1200元
平靖胜宝楷书小平背“右营”1200元

太平通宝楷书小平背月“明”300元,上海小刀会咸丰四年铸,面文隶书,直读,背日、月、或穿下明字,日、月相合乃一明字,以示反清复明之目标,径2.4厘米,重3.2--4.5克,小刀会之太平通宝铸行仅一年,故传世不丰。
太平通宝楷书小平背“文”500元

天朝通宝楷书小平背“永”600元。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背穿上铭一永字或穿下永字,经2.3---2.4CM,重4克上下。传世少见。

皇帝通宝楷书小平小样背“浙”400元,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背穿上圣,穿右圣,又有背满文宝汉文浙钱,径2.4CM,重5克。背满文者为混在清钱中携带,以避清军耳目。传世较多。
皇帝通宝楷书小平背“圣”2000元

开元通宝楷书小平背“武”1500元,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隶书,直读,开元较通宝大,背穿铭一武字,或穿上,或背右,径2.3---2.5cm,传世难得一见。

嗣统通宝楷书小平光背1000元,咸丰十年天地会系统,贵州张保山起义军铸币,他自托大明后裔,号秦王,建元嗣统。面文拙补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2.3--2.5CM,重4.5--7克传世不多。属罕见品。.

明道通宝楷书小平背“天”1500元,清晚期天地会所铸会钱,面文楷书混厚拙补,直读,背穿上天字,径约2.5cm,传世不多见。

来源:www.artxun.com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