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国宝金螺的百年沧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2005年北京一场以藏传文物为主打的“宫廷遗珍”拍卖专场上,一只清代的“御制镂金嵌宝石莲花生大师金螺”拍出1122万元的天价,它是清朝中央政府特意为西藏五世达赖喇嘛所做的。它流落海外多年,后来中国台湾的一位藏家在欧洲的一家古董店中找到了它。最为珍罕的是,这只金螺竟然是右旋螺,据说每十亿海螺中才会有一只右旋螺。而在这件精美绝伦的宝物背后更有着一段引人入胜的经历……

大约半个世纪前某年的一天,在欧洲的一家古董店里,一个商贩正和老板商量着什么,突然,商贩放下一个包裹,从包里取出个棕色的木匣子,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木匣,顿时,金光一闪,古董店老板愣住了。只见那个木匣子里摆放的正是一只金包白法螺,它长36.5厘米,宽25厘米,通体包金錾刻纹饰,间饰红绿宝石,主要雕饰为莲花生大师像,边镶金翅,其上有梵文錾刻的莲花生大师咒。

法螺,是一种奇特的中国藏传佛教器物,据记载,古印度时,各国军队的行进均以海螺为号音,后来,人们认为佛陀讲经说法时,声音嘹亮,仿佛是大海螺的声音响彻四方,所以,海螺之音成为了佛陀法音召唤的代表,而具有回旋形贝壳的软体动物“海螺”,自然便成了制作法螺的原材料。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海螺都能当作法螺的原材料,因为,法螺的制作有着特殊的要求,所选海螺必须全是雪白,才能表现出法器特有的纯洁稀少,在那只木匣中的大法螺,正是如此,在一些斑驳之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海螺露出的白色。

交易正在进行,古董店老板有些面露难色,说道:“这个,能不能再降降呢?”闻听此言,商贩“砰”的一声,盖上了匣子:“不行,看你也是个行家,这金法螺,可是中国清朝皇宫之物,我的价码并不高。”原来,这些法螺来自中国,是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特意为西藏五世达赖喇嘛所做。据记载,法螺的镶饰所用金属以铜最为普遍,银次之,而纯金则极为罕见,这只大法螺的确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国宝。

不幸的是,在100多年前的战火之中,清朝的皇家园林遭遇了西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成为了一片废墟,众多珍宝被洗劫一空,金光灿灿的法螺当然也没能逃脱被掠夺的命运,被侵略者占为己有了。

就这样,金包白法螺被商贩卖给了那家古董店,如果故事继续下去的话,这件金包白法螺很可能就会变成海外收藏家的私人收藏,从此也会销声匿迹,可是,神奇的国宝自然有着传奇的命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同胞收藏家竟然发现了偶然流落异乡的法螺,并且毅然将它买了下来,那么,这又是一段什么样的故事,这只法螺命运又将如何呢?

也许是宝物有灵,在沉寂了一个世纪之后,这只金包白法螺再次现身,发出召唤。几年前,在海外的一个小型古董交易会上,一位台湾同胞收藏家赫然发现,交易品的古董中有一只包金法螺,正在待价而沽。收藏家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件中国的稀世珍宝,绝不能再让它漂泊海外了。想到这儿,他出高价买下了大法螺,当他细细地观察这件珍宝时,却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只大法螺是极为罕见的右旋螺。

正常的海螺为顺时针方向生长,被人们称为“左旋螺”,有极少的海螺会因环境的不同发生突变,而向逆时针方向生长,称为“右旋螺”,据说,右旋螺十分稀少,每十亿海螺中才会有一只为右旋。右旋海螺,亦称法螺,藏语称为“东嘎叶起”。这种右旋海螺曾是古代战场上的军号,当佛教传入西藏后,海螺变成了法螺,用于为佛教宣传教义,螺声再不会挑起战火,带给人们的是和平安谧。海螺用于佛教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作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在宗教界广为应用。在三净土的菩萨们为了众生利益,令螺的“五生”中仅出一右旋螺,故右旋海螺又被称为“五生”。这种法螺有装饰和不装饰两种,不装饰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置于青稞上;装饰海螺则用于法事活动,届时由司号僧吹响法螺,举行各种法事。

清朝乾隆皇帝曾经撰有《白螺传》,其中就提及“每年藏中喇嘛于新正及万寿节过丹书,所陈贡器有献右旋法螺者,以为奇宝不多见。涉海者带于舟则吉祥安稳,最为灵验。”

收购宝物之后,台湾同胞收藏家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台北故宫,也收藏有右旋法螺,并且有乾隆的御赞“螺多左旋,稀有右旋”和“白螺右旋为至宝”等文,收藏家认为,这只法螺既是全身雪白,又是包金雕饰,实属一件难得的国宝。想到这,收藏家觉得这件国宝不应该是自己个人所有,它应该回归故乡。抱着这样的想法,台湾同胞收藏家将精美的金包白法螺委托给一家拍卖公司,要求在中国大陆定向拍卖这件国宝。后来在拍卖会上,这件国宝拍出了1122万的天价。真可谓是神奇的右旋法螺讲述一段国宝回归的传奇。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