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

“广东当代潮人书画邀请展”及“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广州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饶宗颐

18日,“广东当代潮人书画邀请展”及“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次展览汇集了林墉、许钦松、杨之光、饶宗颐、方楚雄、罗宗海及王璜生等在当代画坛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潮汕籍画家的精品力作200余件,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以及水彩等不同画种。

“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更是展出了94岁高龄国学大师饶宗颐新近创作的近百幅作品。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画院副院长洪楚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饶老治学,与世俗迥然不同。数十年间,著述逾千万字,于学术文化,中西古今,无不融会贯通,为海内外同知共仰。这次饶老展出的作品在国画上又有新的创新,利用国画技法,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技法娴熟,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德艺双馨饶宗颐

记者获悉,“广东当代潮人书画邀请展”承办单位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及广东美术馆,“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承办单位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广东画院和广东美术馆。饶宗颐教授学艺兼修,德艺双馨,誉满中外。饶宗颐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至今著作约七十种,论文超五百篇。在书画艺术上,已臻化境。

此次展览,既精选了饶教授历年来的书画精品,还特选了饶教授16幅大楹联和九十岁以后创作的画布绘画,这是一次难得的大家艺术特展。

“丹青不老——饶宗颐艺术特展”策展人洪楚平告诉记者,“认识饶宗颐20余年,其融会贯通的国学功底以及在国画艺术上的造诣令人高山仰止。”他告诉记者,94岁的饶宗颐身体很好,只是广州突然降温,本次画展才未能亲赴现场。

洪楚平告诉记者,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艺术上,饶宗颐先生都提醒后辈,“我们文化的根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饶宗颐作为学贯古今的第一名国学大师,他一直没有忘记文化的根,反复强调“学脉”,他指出,不管是历史、文学还是哲学,这些都是艺术的基础,任何一样东西,要做到又博又专才行。

94岁仍在追求创新

洪楚平告诉记者,94岁的饶老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平易近人。20年前,洪在省政协侨办工作的时候,两人便成为忘年交。后洪调任艺博院担任副院长后开始研究饶宗颐。从2004年开始,洪几乎每年都要策划一场饶宗颐的绘画展。

洪介绍,国人仿佛只知道饶老的学术成就,但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鲜为人知。饶宗颐的父亲饶锷曾经想著一部《潮州艺文志》,但壮志未酬,便撒手西归,留下未完稿。

饶宗颐继父志,18岁时便完成此著作,使当时不少潮州学人深为佩服。因为《潮州艺文志》的成功,饶宗颐20岁出头就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那时,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已经迁到云南。赴滇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饶宗颐后来常说留在香港是他命中的缘分,那场大病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场大病。至今,饶先生著作约70余种,论文超过500篇。近年内地也开始出版他的著作,如《饶宗颐史学论著选》、《老子想尔注校正》、《梵学集》、《汉字树》等。

94岁高龄的饶先生现在每天都写字、画画。他又选定了两个系列的重大选题,一个是《敦煌吐鲁番研究》,一个是《补资治通鉴研究》,并邀集海内外学者合力攻关,最后由饶先生统筹定稿。现在两个系列已有20本专著在台湾出版,内地也同时出版了一部分。

洪楚平告诉记者,虽然已经94岁高龄,饶老在艺术追求上仍未放弃创新。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有很多是饶宗颐先生尝试用水彩的原料,还使用油画的画布,但创作技法仍然是国画的技法,中西结合,相得益彰。其艺术造诣之深,画面之唯美,非常难得,值得美术爱好者前往欣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