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铜奔马”
“世上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当代考古学家郭沫若就是一位驰名海内外和考古学界的“伯乐”。
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县雷台汉墓出土了东汉青铜雕塑--铜奔马(初名,后又称“马踏飞燕”)。这匹青铜马头戴璎珞,青铜马头戴璎珞,尾梢打结,尾巴翘起,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踏在振翼奋飞的鸟背上,而鸟则顾首惊视。骏马体型十分矫健,神势若飞,造型非凡,动态惊人,象征快马奔驰超过了飞燕,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工艺水平,既淋漓尽致地塑造出了骏马奔驰和燕雀飞翔的动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巧妙地创造出了骏马奔驰与飞燕争先的神奇意境。然而,这件举世无双的东汉青铜雕塑,在甘肃省博物馆博物馆时,才与当代“伯乐”相见。郭老大加赞赏,返京后即约当时文物局负责人王冶秋到家,商定将铜奔马调京,充实故宫正举办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几天后又向周总理推荐。参展后立即在世界各地引起轰动,各报刊连续报道。两年后,“铜奔马”入选邮票《文化大革命出土文物》(编71),让广大人民群众也能一睹“千里马”的英姿。据考证,马踏的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即风神飞廉。1983年国家旅游局确定“铜奔马”为中国旅游徽志。在北京国家旅游局办公大楼前,有一尊仿造的巨型铜奔马。它的复制工艺品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1992年是中国友好观光年, 原邮电部发行1套纪念邮资明信片(JP32),邮资图就以铜奔马为主图;1997年是中国旅游年,当年发行的《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 也以铜奔马为邮票主图,并让它飞腾于长城之上,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值得指出的是,1996年2月2日,联合国邮政局发行1套6枚普通邮票,其中也有1枚“铜奔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郭沫若这位“伯乐”,“千里马”--铜奔马将鲜为人知。谨以此小文纪念郭沫若逝世22周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