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进士墨宝风格迥异 溥仪老师vs另类进士

同为清代进士留下的墨迹,可是风格迥异。状元陆润庠的字方正光洁,意近虞世南笔法,而那位壬戌进士李允德的字却挥洒自如,似骏马奔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状元写的对联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的墨迹。这副对联长130厘米,宽30厘米,落款为“凤石陆润庠”,并印有朱文印“凤石”,白文印“陆润庠”。

对联上所书诗句为唐代诗人元稹所作,诗原题为《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是原诗的颈联,这里所说的“寒”是指清明节,而“萸”是指重阳节,早在唐代我国就不仅有采摘春茶的习惯,还采摘夏茶和秋茶,这句诗就是赞美茶叶的美妙。

写对联的纸张是手绘龙凤纹饰的红色蜡纸,安顺说,这种纸在当时都是有身份之人才能使用。

专家点评

陆润庠,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生于江苏镇江,镇江古称“润州”,而古时学校称为“庠”,陆润庠因此得名。凤石为字。

陆氏家族亦医亦儒,在当地颇有名气,陆润庠于同治十三年参加科考,经殿试高中进士第一名,是清代第101位状元。

陆润庠考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这年他33岁。之后他曾出督山东学政,后做过御史,又擢内阁大学士,还曾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陆润庠斥责起义,最终他不愿做民国的官员而做遗老,享受逊清的俸禄。

陆润庠书法擅行楷,字迹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而他本人性格也比较内向,贵为一品大员却生活俭朴,衣着如寒士。晚年陆润庠病魔缠身终日危坐瞑目,不言也不进食,数日而逝,终年75岁。已经退位的清帝追赠陆润庠太子太傅,谥号“文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进士写的大中堂

“壬戌进士”的作品是一幅六尺整纸大中堂,每个字大小盈尺。17个大字一气呵成,字体似柳公权之爽利挺秀,骨力遒劲,又有黄山谷之凝练有力,结构奇特,整幅作品跌宕起伏,刚柔互用,雅俗皆赏。

右上方有一枚朱文印章“鉴空乐平”四个篆字,左边有作者名讳“李允德”朱文印章,以及一枚雕刻精美的白文小印章“壬戌进士”。

但经过查询清代进士录,其中并没有“李允德”。但史料如海,安顺认为,可能此人中举时用的不是李允德这个名字,因此并不能据此认定此人不是进士。

专家点评

进士的小楷一般都写得不错,因为在科举时代,一旦中举之后,大都要好好练习小楷,以备殿试之用。殿试试卷一般称为夹宣裱褙制成的“大卷子”,书写时要求中规中矩,每行字都平整均匀,整齐如畦。而考官阅卷往往重字不重文,往往是先看字写得是否漂亮,再看文章内容如何。据传晚清康有为就是文才满腹,但年轻时字却蹩脚,乡试不第就与此有关。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和馆阁体盛行的时代,能像这位“壬戌进士”的字体如此潇洒自如,倒是读书人中的异类。这幅字品相不错,但收藏历来重视作者名气,这件名不见经传的大作,价格应只能在1.8万元左右。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