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安召开

为落实2009年5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次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区域协调会”的相关决定,由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办,中国古迹遗址协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承办,陕西省文物局协办的“丝绸之路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9年11月3日至11月5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四国与阿富汗、印度、伊朗、日本、尼泊尔、韩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代表、专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代表与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丝路中国段文本编制单位及丝路沿线六省相关文物部门的领导与专家共计五十余人莅会。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中国与中亚四国及其它各国的参会代表介绍了本国申遗预备清单的准备情况;来自丝路中国段文本编制单位的专家介绍了我国申遗文本编制的进展情况及在编制工作中关于遗产地价值标准、申遗信息库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会议分组讨论了协调委员会的相关职权,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协调委员会职权与工作程序的备忘录。会议决定,协调委员会是各成员国申报与管理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政府间协调机构,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确定丝路的申遗策略、协调文本编制、组建专家组开展相关主题研究等。会议选举ICOMOS副主席郭旃与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与体育部文物保护司副司长Abdisafikhon Rakhmanov为协调委员会的首任联合主席,任期两年,可以连任一届。

会议还邀请相关国际专家介绍了系列申遗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情况,并对遗产地选择、文本编制与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事务作出建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顾问Susan Denyer回顾了丝路申遗的意义,总结了申遗过程中的核心事务,对协调委员会的职能与构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来自英国伦敦大学考古研究所的Tim Williams 教授就申报点的选择与文本的编制发表意见,认为有必要由协调委员会组织专家开展相关的主题研究与比较研究。来自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地区古迹遗址巡视员Andreas Thiel博士介绍了古罗马边界跨国系列世界遗产的协调管理与研究的相关经验;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恩·范·巴伦教授介绍了世界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监测与维护的相关经验与实践。

经过三天的会议,各国代表交流分享了丝路申遗的最新信息与成果,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实现阿拉木图会议确定的申遗时间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