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20年的象牙雕刻将在温州重新面世

        在我市消失了近20年的象牙雕刻,将重新进入市场。11月10日,50岁的乐清人郑岁生,作为我市唯一一家象牙加工活动场所的董事长兼艺术总监,将前往北京参加象牙原料配售工作会议。再过两三个月,崭新的象牙制品将在温出世。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初年至80年代末,象牙雕刻在温州地区颇为盛行,在乐清就有100多人从事象牙雕刻,郑岁生也是其中一员。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颁布,结束了我国象牙制品的制造。风靡一时的象牙雕刻在我市戛然而止。

  做了13年象牙雕刻的郑岁生不忍放弃雕刻技艺,改用牛骨代替象牙,继续在工艺美术加工行业发展。

  去年7月,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终于成为“象牙贸易伙伴国”,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组织批准中国和日本共同进口了非洲四国库存的100多吨象牙,其中我国进口数为62吨。得知这一消息,郑岁生马上恢复象牙雕刻。他带上自己公司的资料,向市林业局、省林业厅申请,希望能成为象牙加工活动场所。

  对于象牙加工活动场所,国家对公司注册资金、技术人员、场所规模等硬性规定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都有严格的控制。郑岁生陈述了自己公司的实力,鲜明的地域艺术特色,并找出了20年前自己的象牙雕刻作品,将作品照片一并申报了上去。

  经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共挑选了14家象牙加工场所,浙江省只有两家公司入选,郑岁生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郑岁生将参加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象牙原料配售会议。届时,他的公司将得到国家配发的象牙原料,真正制造象牙工艺品。“我们做的每件象牙制品都将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也就是收藏证书。”郑岁生说,目前,他已召回许多老一代的象牙雕刻人员做技术顾问,也准备好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员。象牙原料一旦分配到位,他们将让这艺术奇葩重发新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