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总监何嘉坤:香港艺术节是香港故事一部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嘉坤


 香港艺术节是香港故事的一部分

  ——专访香港艺术节艺术总监何嘉坤

  搜狐文化:在香港的文化活动当中,香港艺术节有一个怎样的地位?

  何嘉坤:说历史我们就是老前辈,最老的,明年是38届了,在香港来说这个是成熟的活动了。

  搜狐文化:规模也是最大的?

  何嘉坤:最大我也不敢说,我们希望我们做的是很有水平的演出是国际性的,那么香港的演员、香港的节目一定有,这也是香港一个重要的平台。最大、最什么我不敢讲,当然这香港很好的一个平台。

  搜狐文化:最近一届参与的人数大概的规模是?

  何嘉坤:每年观众大概十万多人次这是买票的,还有青年学生票的,青少年的,他们有一万多人,总共有多十多万。

  搜狐文化:那邀请演出的团体有多少,总共人数有多少?

  何嘉坤:每年都是30多个,每年会不同,这年有一个大的芭蕾舞晚会,有一个大的歌舞台前幕后陪他们伴奏的乐队,台上面80个人音乐是100个人,后面还有一场就是300多人的。

  但是也有规模比较小的节目,好像几个演员在台上都是有的,所以每一年都看这一年的节目就不同了。比如来年,2010年第38届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我看应该有300多人同时在台前 幕后工作。

  搜狐文化:这些演出团体来自多少个国家?

  何嘉坤:我们没规定的,但是每次我们都是以节目为主,所以每年就是看有什么合适的节目时间配合、题材、项目是音乐也有,还有舞蹈,还有戏剧,达到一个平衡。还有我们觉得香港的观众或者是从国内、国外来香港的观众都一定有兴趣的,那么我们就做,不是一定有几个国家一定有几个人,我们都是以节目带动。

  搜狐文化:现在本土的关注多还是旅游者多?

  何嘉坤:都是本土的多,因为香港艺术节,我们住在香港的观众每年都期待的。

  搜狐文化:在1970年才成立的这个艺术节,那么到现在也有38届了。在这30多届的历史中,它经过几个阶段的变化。

  何嘉坤:不是艺术节自己的变化,这个是香港的变化。因为这个艺术节,香港是很平静的地方,所以这几年不是这么多节目这么多活动,这时候香港艺术节的定位有一些不同。但是香港艺术节是香港的文化生活一部分,我们随着香港的大环境改变而改变,我们都一直改变。现在来说,我们跟国内的文化工作者可以合作的很多机会,我们欢迎国际的团体过来,一路做下去。

  搜狐文化:随着香港的变化,香港艺术节也在改变,那么它在不同阶段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何嘉坤:好像今年2009年我们做了一连串的中国节目,因为今年是建国60年。明年2010年可能节目没这样多,好像就是两年前中日关系50年,我们在香港委托了国内跟日本两个剧院一同做了一个新的作品,叫夏州川。我们看大环境,北京奥运这一年,香港很荣幸有马术比赛在香港,这年的艺术节我们安排了很大型的马术表演,所以配合尽量有资源有力量之内配合大环境,所以希望我们的观众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伙伴觉得香港艺术节是香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搜狐文化:在本土的演员或者艺人他们在香港艺术节中处于什么样的比例?

  何嘉坤:每年都有,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尝试,多年都有本地的艺团演出。我们不是只是请哪个团请哪个艺术家,这个团这个班底是我们安排的,创意的东西有新的作品推出来。

  搜狐文化:有没有香港的艺人因为这个艺术节而在他们发展过程当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何嘉坤:希望有一些推动的作用,不敢说我们有很大的作用,希望是有一点贡献的。

  搜狐文化:相比香港艺术节跟其它艺术节最大的特色在哪里?

  何嘉坤:就是在香港,香港是一个很多元化很有活力的地方,所以香港需要这样的艺术节,所以每年的节目是很多元化的,是很有新意很有动力感的。我们今年不止是在平常常用的场地表演,又去国际金融中心55楼,去旧的工厂厂房,去香港不同的地方演出。

  搜狐文化:现在其实很多地方的艺术节也好或者其它文艺活动也好都在讲究多元化,原来多元化是一个特色,大家都在讲,现在大家都在讲了之后是不是很单调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香港怎么样进一步凸现自己的特色,你说多元他也可以请很多地方的人也可以多元。

  何嘉坤:讲得对,多元化是有很多办法处理的。什么都有,这个不一定是多元化,它只是什么都有而已。所以艺术节要有一种思想在后面,节目多元化之中一定是有一些连起来的构思,不一定是很大的题材对象,但是一定要有每个演出跟别的演出有一些关系的。我很喜欢说艺术节里面的节目1+1不等于2,而是大于2的。

  搜狐文化:你对大陆的一些艺术节音乐节了解吗?

  何嘉坤:很多,不敢说了解,但是很有兴趣。北京、上海做得很好,我们都有交流,太多了,澳门是最近的,一个钟头就到了,南方广东都有活动。

  搜狐文化:有没有想过和广东这样的地方进行合作?

  何嘉坤:有啊,我们都常常有交流的机会。

  搜狐文化:想一直在香港艺术节不断工作下去,想去其它地方工作吗?

  何嘉坤:没想过。这个艺术节是很好玩的,我的团队是很棒的,所以我是很有福气在这儿做这个工作。

  搜狐文化:你的团队有多少人?

  何嘉坤:17个。但是到艺术节的时候就很多人了。

  搜狐文化:每年的工作主体就是承担这个艺术节?

  何嘉坤:对。我们现在看到2010年、2011年、2012年都开始筹划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