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环鼎:战国时代“鸳鸯火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战国时期,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形成七个诸侯国,各国之间相互竞争激烈,用于战争的青铜兵器增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纯粹用于生活的青铜器皿,如安徽出土的楚国四连环鼎。

四连环鼎,战国时期青铜烹饪器。四鼎相同,腹部相连,共有4足和6个附耳,造型新巧别致。盖为圆拱形,子母口,缝合严实。盖面饰二圈凸弦纹和三个牺纽,牺纽略高于正中小纽,因此取盖仰放时,三牺纽便成三足,还可盛放食物。

鼎,一般都有二耳,此四鼎只有6耳,但是前后、左右看来,每个鼎还是有二耳。四鼎只有4个高蹄足,足根部作兽面纹,足中部作活页状,可以向内折叠。内折射鼎底着地,撑起来,鼎底凌空。升高放低,活动自如。这种罕见的战国铜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专家认定,它是战国时楚国之器,表现了楚人的审美情趣,也是楚人奢侈豪华生活的见证。

战国时期,楚国由湖北省迁往安徽建都长达19年,历经4个王。因此,楚国遗物包括青铜器,在安徽出土的较多。民国22年(1933年),在安徽寿县楚王墓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有很多铜鼎的造型、纹饰与四连环鼎形式酷肖。

安徽古代青铜器,和黄河流域青铜器一样,发展很早,无论是浇铸、造型、纹饰,与中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但又呈现出地区性的特色。它们不像北方诸国青铜器多雄浑凝重,而是只图效用,不尚雕饰,因此少典雅、威严,多简朴灵巧。

如四连环鼎,就如同现代的分隔火锅,同时可以烧煮四样不同的食物。出土这件四连环鼎的地方,还发现一件楚国的青铜蒸炊器,名字叫“甗“(音演)。上体盛食物,下体盛水烧煮,中间有通气的箅(音必)。铜甗,相当于现代的蒸锅。

战国时“火锅”与“蒸锅”的发现,向我们展示出2000多年前人们的享乐生活,也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中华古老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