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柳斗纹钵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大约在商代中期,即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也就是“原始瓷”。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唐代开始产生。至宋代,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制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宋代瓷器不仅釉色精美,样式丰富,而且有的纹饰也是别具一格,柳条纹钵就是其典型代表。

青州市博物馆,作为国家县级市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中唯一一家一级博物馆,不仅藏品数量大,而且精品质量高,仅国家一级文物90年代时就已达到近40件。宋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除了五大名窑窑口瓷外,其他地方烧制的瓷器也不乏精品。此件柳条纹钵(见图),口径8厘米,高5厘米。圆唇,直口,略内敛,弧腹下收,环底内凹。钵内壁及唇口满施乳白釉,钵外壁亦施乳白釉,上部有两匝凹弦纹,其下腹部为柳条纹,为主题纹饰,疏密有致,制作规范,排列整齐,线条流畅,细腻,立体感强,可谓技艺精湛,充满生活气息及写实主义色彩。主题纹饰部分上延至近唇部,更显生活艺术性。

俗语说:“粗柳簸箕细柳斗”。柳斗,在中国古代是农耕家庭的必备之物,也可称之为笸箩。它是用柳条或藤条编织的用来盛放谷物或其他东西的农用工具。制瓷工人摹仿柳斗的形状,先制作好瓷坯,再临摹柳条编织的图案,在半干的素胎上,刻印出柳条花纹,然后入窑烧制,使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大柳斗创造成为精巧的小器皿,可谓是传神之至。此件柳条纹钵,充分体现了宋代工人的审美价值,以及瓷器自身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