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客大鼎:能煮一头牛的青铜重器

安徽省博物馆藏楚“铸客”大鼎,是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青铜礼器,重400公斤,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290厘米。气势雄伟,端重古朴,距今已有2400余年历史,属“国宝级”文物。它于1933年从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历经坎坷。
寿县,古称寿春,是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时19年,地下埋藏文物丰富。1933年,寿县发生旱灾,地方联保主任和保长发动百人挖古墓,取宝卖钱救灾。结果挖出3000多件古物,运到南京、上海去卖,经鉴定皆为战国青铜器。可是,老百姓辛辛苦苦挖的宝,并未得到好处,卖得的钱却被地方当官的瓜分了。当地绅士又组织群众偷偷再挖,结果又挖出数百件古物,楚“铸客”大鼎就是这次偷挖出土的。由于器物庞大笨重,一时难以搬运,被安徽当地政府发现,运到当时省会安庆收藏。
楚大鼎上有12个字铭文,开头为“铸客”二字,因此叫“铸客大鼎”,又因为它是楚国重器,习惯上也称之为“楚大鼎”。大鼎平口折沿,束颈,腹微鼓,圜底,三蹄足。口沿外侧置两附耳外撤。腹上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蟠螭纹,双耳和颈部饰菱形几何纹,足根部浮雕漩涡纹。口沿上有铭文12字:“铸客为集膴侣膴睘豚膴为之。”诸家释读仍有分歧。前足膝部和左腹外壁下有相同的铭文,疑为“安邦”二字。此鼎造型宏伟壮观,是目前发现楚鼎中的最大者,不愧为楚国的重器。
鼎是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煮肉。在商周奴隶社会,青铜鼎曾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视为统治权力的象征,继而发展成为国君或贵族使用的礼器。铸客鼎的发现,为研究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学科价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鼎运送到大后方的四川避难,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南京博物馆收藏。全国解放前夕,南京国民党将大批珍贵文物运往台湾,由于时间紧迫,人心慌乱,铸客鼎未来得及上船,“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了,鼎被抛弃在江边上,不久又运回安徽新的省会合肥收藏。铸客鼎历经此磨难,伤痕累累,后经修复,还其原貌。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他来到铸客鼎跟前,绕鼎一圈,从双耳上的花纹、口沿上的铭文,到足部浮雕纹饰,都看个仔细,并询问大鼎的来历,他还低头往“锅”里看,诙谐地说:“里面能煮头牛。”
铸客大鼎是我国目前已出土的第二大国宝青铜鼎,大小和重量仅次于司母戊大方鼎。青铜艺术,国之瑰宝。今天,铸客鼎(楚大鼎)及中国古代青铜,在世界文明史上,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