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玩家有宝贝 带纪年铭文明代佛像受注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连日秋雨绵绵,艳阳一出,气温立刻回升,心情也灿烂起来。9月19日,周六,来自全省各地的藏友会聚大河鉴宝活动基地——龙祥宾馆,藏友中不乏收藏有年、资历颇深的藏家,就连开古玩店的老板都拿着宝贝请大河鉴宝专家掌眼来了!专家说,这些资深藏友与玩家本身有一定眼力,有相当的收藏资历和专业眼光,甚至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但有拿不准的宝贝还是来请大河鉴宝的专家掌眼,这是对大河鉴宝的信任。这些藏家也是我们民间收藏队伍的中坚力量。

陶瓷五彩缤纷

陶瓷是当天比较热闹的藏项,尤其大器层出不穷。

一位信阳藏友带来一件大器——霁兰描金六方螭耳樽,个儿头真不小,陶瓷鉴定专家乔红涛老师小心地接过来看了半天,赞道:“器形非常好!”业内有言“一方顶十圆”,瓷器中方形器档次高,价值高,不是一般民间百姓所用,是大户官宦人家所用之物。但画工比较一般,这让乔老师产生了疑问:“以霁兰描金的档次,应该画工也很好,但这个画工很一般,上面的字写得也一般。”瓷器不错,是清三代的,但怀疑画是后补的,不过仍然可以上拍,霁兰描金现在最高可拍到几百万元。这位藏友听得信服,说,乔老师以前去过信阳鉴宝,给他看过东西,这次特意来郑请乔老师掌眼。临走直问,什么时候大河鉴宝再去信阳?

还见到一件大器是民国的广彩缸,高46厘米,口径20厘米,胎质细腻,工艺精细,与霁兰描金相比,更加艳丽。画面是日本仕女赏春图,身着蓝、红、黑色和服的日本仕女,形态丰满,衣衫飘逸,蝶舞蜂飞,画面下方重重叠叠大朵绽放的牡丹更显繁盛富贵,整个画面富丽缤纷,非常美丽。乔老师说,广彩缸主要出口欧洲,而这件显然是出口日本的,采用的是贴花工艺,如果是手绘的,价值会更高。

另有一件青花棒槌瓶也是趣味盎然。棒槌瓶又称赏瓶,白釉底以青花绘制出丰富的画面,青山秀水,屋舍小桥,细看去,有四个人物,一书生在茅舍静坐读书,一樵夫肩挑一担柴正在过桥,岸边渔夫垂钓,田间牵牛耕作的自然是农夫了——正是一幅渔樵耕读图。乔老师判断,这是清中晚期作品,画工不错,体形也大,这个题材是比较常见的民间入画题材,俗世人生,平常中有真意。

说起这件赏瓶的来历,藏友打开了话匣子:跟它还真有缘分。原来家中还有一件,刚好配成一对,但刚开始并不是一对,先得到一件,后来在一家文物商店又看到一件,跟家里的一模一样,就花了更高的价钱买回家,配成一对。两件大小、画面完全一致,应当本来就是一对,不知何时失散,藏友有心,终使之团圆,果然是缘分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带纪年铭文的佛像

青铜佛像见过不少,但当天出现一件特别的佛像引人注目。这尊青铜佛像是明代板凳腿贴金铜佛,佛像盘坐于一只板凳上,呈说法手印,正在讲经说法,所贴金箔已大部脱落,珍贵之处在于佛像背部有戳记——“嘉靖陆年江西谅州朱井福记欧阳文虎”,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说,“朱井福记”应为造像坊,“欧阳文虎”为请佛人,佛像带有确切纪年戳记的很少见,是其珍贵之处。于老师表示,文物古董只要带纪年铭文,就相当珍贵。“带纪年铭文就可作为标准器,给同类东西断代。”一位周口的藏友带来的一尊佛像是汉传佛教的青铜药师佛像,较少见。佛像左手持捣药钵,右手呈降魔印,面容慈祥,体态匀称,通高32厘米,为清晚期所出。

铜镜也是青铜器中的常见物,当天一位藏友带来三面铜镜都挺精美,一面是三国时期的瑞兽纹镜,饰以草叶纹,海水纹,纹饰繁复美观,一面是东汉时期的龙虎铭文镜,铭文是通常所见的吉语,龙虎呈高浮雕状,半球钮圆润突出,铜质精良,还有一面西汉四乳四虺镜,纹饰规整漂亮,工艺精湛,黑漆古。于老师端详了好一阵,却得出结论:“这三面铜镜都是高仿件,几可乱真。”于老师为藏友细说端详:用放大镜细看,镜面上可看出强酸腐蚀的痕迹,而且手感也不对,稍重。

除了佛像、铜镜,青铜器外,还出现一件衔环兽耳蟠虺纹青铜方壶,器形比较少见,整体看上去古朴厚重,非常大气,工艺复杂,纹饰精美,从风格上来看,出自战国时期的楚国。

文人字画的意趣

字画在诸多收藏项中最是文雅,所谓舞文弄墨,没有点文化根底是玩不来的。而文人字画是古字画中藏量巨大的一支,当天见到一组人物四条屏,就是典型的文人画。

画的作者名陈永麟,是清末进士,这组5尺人物四条屏每幅绘制不同的画面,各具深意。其中一幅名为“秋日”,绘制的是一户大家庭院,院落内草木丰茂,绿意葱茏,巨大的芭蕉叶舒展,假山、盆景,布局规整。画面右下角,院子的一端,一位着戏服的戏角儿正击鼓作乐,神情动作甚是诙谐搞笑,画面左上方一个轩窗,内有几名家眷凭窗而立,兴趣盎然地观戏,整个画面内容丰富而趣味盎然。字画鉴定专家刘照渊老师说,清末文人字画很常见,书画在当时是文人的基本修养,都能来上几笔,但成大家的不多。这幅画有些意趣,但功力仍欠缺,尚未形成个人风格,但属真品无疑。

另有一组5尺楷书四条屏,内容是“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落款“光绪戊申年”,即1908年,署名“喻维藩”,刘老师说,从笔法来看,学的是元代赵孟 ,有一定的功力。

清代的铜佛像

民国时期的广彩瓷缸

战国时期的青铜方壶

清中期的青花瓶

战国时期的青铜鼎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