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款“国庆聚财金元宝”惊艳问世
★ 中国文物学会与中国收藏家协会破格联手策划出品, 20克纯黄金、300克纯银、0.95 克拉天然钻石和1.24克拉红宝石联合打造
★ 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专利版权保护,“新中国60华诞献礼工程”指定国礼,全球仅存3千尊
★ 中国文博界和文物部门鼎力推荐,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提供达到人民币防伪级别的特种证书
★ 国家贵金属及珠宝玉石鉴定中心一一单独检测鉴定,加盖钢印的黄金、珠宝检测鉴定证书一应俱全
【金元宝档案】
货币史上的“无冕之王”,祥瑞和财富的象征,梦寐以求的传家珍宝!
“元宝”之称始于元朝,寓意“元朝之宝”,是古代朝廷官铸的超大额货币,等同于今日大额支票,一直延用至清朝,堪称货币史上的“无冕之王”!因战乱,古代金元宝存世十分稀罕,普通百姓穷尽一生难觅真容!而北京故宫与国家博物馆仅存的几锭古代金元宝更号称“隐形国宝”,从未对外公示!历经千百年价值积淀,金元宝这古代沉甸甸、金灿灿的非凡皇朝货币早已成人们梦寐以求的传家之宝、镇宅之宝!
庆祝祖国60大寿,史上第一款“国庆聚财金元宝”压轴惊艳问世!
60周年盛世国庆,为祝福伟大新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填补从未发行国庆金元宝的历史空白,国家特批启动“献礼新中国60华诞国宝民藏”经典工程,由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破格联手策划出品,共和国第一款金光璀璨“国庆聚财金元宝”8月18日首都惊艳问世,轰动全国收藏界!
第一款镶嵌大量天然钻石与红宝石的黄金元宝,与经典艺术设计形成绝配,价值无法估量!
国庆金元宝设计成最经典“船型”, 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专利版权保护,尺寸120×60×58mm,采用20克999纯黄金、300克纯银和0.95克拉钻石与1.24克拉红宝石联袂打造,底部浮雕万里长城图,正面浮雕最经典的“龙、凤”组合60周年纪念标识;背面雕铸龙纹“金玉满堂”,寓意国富民强、万代兴隆;顶部镶嵌20克纯黄金铸造“百福图”;弧边四周则镶嵌60颗天然钻石与红宝石(每颗直径达2mm)。主题之崇高,设计之经典,材质之昂贵,价值之非凡,史无前例!
【珍品价值解读】
60多道超复杂工序,专家惊呼“万金难求”!
文物界专家披露,极端复杂的铸造工序正是国家迄今从未官铸发行黄金元宝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形状特殊,金元宝铸造难度远超其它金银制品,每尊必经制模、浇铸、成型、打磨、雕刻、喷沙、抛光、镶嵌等60多道超复杂铸造工序精雕细琢而成,并且出厂还经五大品质检验关,稍现瑕疵便被熔毁重铸,场面触目惊心!
底部雕铸官方金印,每套配备达人民币防伪级别的特种证书!
按千年元宝铸造惯例,国庆金元宝底部特别激光雕铸纪念主题、发行年份、材质成色以及出品单位官方金印。为此,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还破例提供了达到人民币防伪级别的特种证书,此外加盖钢印的黄金珠宝检测鉴定证书一应俱全,无与伦比的至高规格令人震撼!
60颗珠宝、20克纯金、300克纯银,超值首发定价,潜力十分惊人!
众所周知,黄金是全球公认硬通货币,钻石则是公认宝石之王!专家分析认为,现一枚普通K金钻戒售价在3000元以上,要是将“国庆聚财金元宝”惊世镶嵌的60颗钻石与红宝石铸成K金钻饰,市场价值远远超过10万元。黄金与白银,钻石与红宝石,金灿灿,沉甸甸!18800元的超值定价,价值潜力十分惊人!
60年仅此一款,全球仅有3千尊!收藏它,出手一定要快!
要不是新中国60大寿,价值非凡的“国庆聚财金元宝”根本不可能诞生!作为人们梦寐以求的传家珍宝,国家仅定了3千尊发行总量,加上1万多元的超值定价,专家特别提醒:物以稀为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更何况是第一款国庆聚财金元宝!收藏它,出手一定要快!
【金元宝价值传奇】
一尊明代金元宝拍出280万,每克金价高达1493元!
金元宝作为古代登峰造极的大额货币,不仅兼具货币和贵金属双重价值属性,更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等史料的忠实见证,因而成为现代收藏投资最热门的抢手货,拍卖成交价更屡创新高。据《收藏内参》消息,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一件“永乐六年银作局”50两银元宝拍出156.8万元惊人天价;同样在嘉德2008年的春拍,精彩一幕再次震撼上演,一件重1875克的明代金元宝再次受到现场买家的火爆热捧,最终以280万元天价成交,刷新中国金银锭拍卖世界纪录!
【全国发行公告】
拥有金元宝,就是拥有财富与吉祥,拥有世世代代的兴隆与如意!金灿灿的“国庆聚财金元宝”,国家文物部献礼新中国60华诞最高规格的压轴巨献,每尊统一发行价18800元,全球限量3千尊,均配黄金、珠宝单独检测证书和龙纹包装盒以及实木展示底座。详情登录唯一官方发行网:www.kgyx2009.com或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官方网:www.qs315.org.cn。
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授权全国统一定购专线:400-610-0628
首都唯一授权发行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新馆
责任编辑:maggie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