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贡瓷定位考
邢窑贡瓷是邢窑最重要的形象之一,贡瓷的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定位。比如贡瓷的年限;贡瓷各时期的特征;贡瓷的政治文化地位;贡瓷的第一代官窑、第一代瓷都地位等。如果不研究透彻,就无法显明准确的为贡瓷定位。甚至有失于邢窑贡瓷的历史公正,伤害中国古代最著名窑场—— 邢窑的历史地位。
■出场专家:赵文利,檀彥坤,我省邢窑瓷器收藏鉴赏家。
贡瓷的文献记载
唐宋贡瓷文献记载共四处,唐宋各两处。分别是唐代7年内有两处,北宋26年内有两处。第一处贡瓷记载:
开元23年(735年),张九龄写撰、开元二十年(739年)李林甫等著的《唐六典》卷三日:河北道古幽……今怀卫、相、洺、邢、赵……(恒山贡春罗、……邢州瓷器)。第二处文献记载:
宋代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九载:“邢州钜鹿郡、本襄国、天宝元年(742年)更名土贡、丝布、磁器、……”。第三处文献记载:《元丰九域志·河北路》“邢州土贡:绢一十匹、瓷器一十事”。成书时间1080-1085年元丰本年间。第四处文献记载:《宋史·地理志》“信德府…本邢州。贡、绢、白瓷…”《宋史》成书于元初,记载事宜在公元1102-1106年间,即徽宗崇宁年间,属北宋末期。
贡瓷款识及流行年代
贡瓷款识仅目前发现共有八种:
1、“大盈”款:“大盈”款识是百宝大盈库的缩写标志,大盈库又被称为“中藏”、“内藏”、“禁藏”、“内库”、“中库”、“左藏”等相关名称,都与皇帝私藏有关。“大盈”款仅见平底碗,1993年邢台市旧房改造出土了六块大盈款碗标本。均为平底,平底早于玉壁底是贡瓷最早的款识,应在开元前后期间。百宝大盈库是大明宫左藏库中的一个库区?还是左藏的全部尚未定论,大盈库始建于开元初还是开元之前的问题,也尚无定论。根据开元邢州贡瓷的记载,如果“大盈”是唐开元贡瓷,那么大盈库应建在开元之前。目前发现是中国最早的贡瓷款识。
2、“盈”字款:“盈”字款是大盈的简化,照样是大盈库最后定型的标志性贡瓷款识。开元至唐中期,“盈”字款碗多为玉壁底足,唐中后期多为圈足。“盈”字款执壶、罐为平底,“盈”字款棱型杯、盘、碗唐中晚期至唐未多为圈足。早期的圈足宽,后期足变窄。“盈”字款贡瓷品多为白瓷,另有有三彩,内邱曾出土一件“盈”字款三彩执壶。
3、“盈·翰林”双款贡瓷:如果不是西安大明宫出土“盈·翰林”双款罐,还不能确认“翰林”款就是贡器,带“盈”的“翰林”双款无疑是入贡大盈库的贡瓷。“盈·翰林”早于单款“翰林”当属开元左右,下限不会晚于天宝。天宝年间墓出土的“翰林”款罐,已无“盈”字只有简化后的“翰林”。
4、“盈·辛”:“盈·辛”玉壁底碗、“盈”为大字在玉壁底内,“辛”字小刻痕轻微在玉壁底下方偏右的位置,流行于唐中期前后,不解“辛”是姓氏还是干支年款。
5、“翰林”款贡瓷:“翰林”款是“盈·翰林”的简化。照样是入大盈库的贡瓷。应晚于前者,间隔时间不会长。流行于开元至唐中期,后来被“官”、“新官”款取而代之。
6、“官”字款:同样是入大盈库的贡瓷,唐中晚期开始,皇帝根据政治需要,贡瓷征集量扩大,不限于翰林院一个官府,包括翰林院在内各官府通用“官”字款贡瓷。废掉翰林款,所以唐中后期以后的贡瓷不见“翰林”款识。唐代“官”字款均属邢窑产品。1985年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官”字款白瓷器33件,其中一件三莲瓣碟与内邱出土的此碟造型尺寸基本相同,无疑是邢窑唐中晚期产品。以前由于实物资料不足,权威专家学者多把该款官器误判为定窑产品。“官“字款五代待证,北宋继续沿用。
7、“新官”:“新官”同“官”字款,但又有区别,新提拨升职的官员或调迁他地的新官员有可能被赐赏“新官”款贡瓷,以示皇亲鼓舞新官的斗志。流行于唐晚期,北宋未见。
8、“龙”字款贡瓷:北宋中期至晚期。其他北宋款识的贡瓷有没有邢窑产品待研究。
邢窑贡瓷是政治礼器
“贡瓷”一词来源于封建社会礼遇制度,礼贡是礼遇制度的形式,从早期封建社会至明清王朝,是社会各阶层向帝王礼贡的特别制度和风俗。是维护统治的最基础手段。礼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统治者的强弱。邢窑贡瓷是封建社会礼遇制度的产物,并成为礼遇社会的典型代表。贡瓷不同其他贡物、贡钱,它代表着隋至清历代皇帝的政治身份。
早期封建社会夏、商、周至战汉皇帝,把特定玉器青铜器,作为自身的帝王标志,以及君臣等级的划分。自隋唐至北宋,皇帝选邢窑贡瓷作为自身权威的标志。从而以瓷取代了以玉器青铜器为政治礼器的旧时代。具有化时代的政治文化发展意义。贡瓷从此担当起皇帝们亲政、仁政、义政、礼政的作用。
邢窑贡瓷尤其是带款识贡瓷不同其它所贡钱物,所代言的是皇帝最高权威,是皇帝执政的重要举措和见证,也是臣民功德的见证。能得到贡瓷赏赐,一般为皇帝赏识的政治亲信或贡献特别重大的臣民。所以贡瓷多出土于大明宫遗址,内地皇亲国戚等官员墓葬以及少数民族相对临时独立政府官员墓葬、皇家寺院,唐代地方官府遗址等。
根据文献记载,唐代国内外所贡钱物数以百亿,所贡钱物分左藏右藏两处藏库。大盈库与左藏有关,左藏、右藏其中一处库面积1千多间,管理臣官300多人,劳务保安1000多人。前几年大明宫遗址挖掘出土了不少贡器标本,其中有“盈”字碗,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其他贡物带有“大盈库”标志的贡物。贡瓷的大盈库标志字样,一下子改变了邢瓷单纯的日常使用功能,转化为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即皇帝的尊严,非其他贡物能比。谁得到皇帝赐赏的贡瓷,就立即改变了自身的政治身价,同时会伴随着提升官位,品位巨增。如“翰林”款的贡瓷是皇帝在开元时专门为翰林院设款定烧的贡瓷,是赐赏翰林院全体学士的,如果是赐赏个别学士,皇帝不必费心专门另设款识。为什么皇帝会如此器重翰林院?根据文献记载,盛唐至唐中后期,翰林院权力盛大,自唐高宗以后,凡以文词召入禁中待诏者,常于北门侯进止,时号北门学士。玄宗开元(713-741年)初年,设翰林院,张九龄、张说、陆坚等人掌官四方表疏批签,应和文章,称“翰林待诏”。其后由于中书省事物繁多,遂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诏书敕免,号“翰林贡奉”。开元六年(738元)又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别置翰林学士院,分掌内命,至德已后天下用兵,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于是“翰林学士”权任加重,礼遇益亲,直至被称为“内相”。如德宗(780-805)年时,陆贽为翰林学士,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陆贽,故当时曰为内相。宪宗时,又于学士中择一年深德重者一人为“翰林承旨”,以“独承密令”。
邢窑第一代官窑地位
何为“官窑”?以前称明清时专门为皇帝贡烧有朝代款识的瓷器的窑场为官窑,宫廷的御窑场是最名副其实的官窑,并且有委派的窑鉴官员。以前对古代烧制贡瓷的窑场称官窑甚少,因为许多贡瓷窑场多带有偶然的地方政治性,形不成一个连贯的时间段,不具备最高权力政治的第一需求,所以没有贡瓷款识,贡瓷款识是官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大盈”款。邢窑偏离宫廷,他们怎么会知道大盈库,款又何来?所有的贡瓷款识都应该是皇帝亲自定夺,有臣官分别负责实施。不是说随便刻个款就能入贡,贡瓷款识是有很严格的官方督办,所以有款识的贡瓷非同一般瓷,它有很重要的政治功能,即礼器属性。邢窑有贡瓷五百年,烧制贡瓷的窑场在内邱县县城城池下或县城附近等多个窑场。内丘隋唐窑址还发现北宋白瓷刻花茫口等工艺的瓷标本。北宋贡瓷窑场应在晚唐窑址附近位置。邢窑贡瓷年限比明清景德贡瓷时间不分上下,明清官窑贡瓷有款识,而邢窑唐代也有数种款识,明清时有窑监,据文献记载的故事说明邢窑同样也有官员监管的严格的官方监管。隋唐之际,邢窑有一姓张的窑工,因禁犯了官窑法,处以死刑,家属带儿女共七人牵马到磁县某生(即磁州),创烧了当地的黑碗窑。邢窑能够成功,除了自身完美的品质外,也离不开官方文化的渗透和官方监管。这种情况类似明早期官搭民烧的官窑情况,具备了早期官窑的历史特征,贡瓷比景德镇早了近千年,应确立为中国第一代官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