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野塘秋露重》传奇

1936年学院规定,外出写生费用由学生自筹,学生遂在校内开了一个画展,以卖出书画所得,充旅游经费。顾莲村的行书对联“古木老连石,急泉清见沙。”被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购藏。另一幅非卖品国画《野塘秋露重》在校内展出后,颇为人们赞赏。后来又送南京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评委张善孖、张大千看见此画大为赞赏,于展出前的一天打电话给顾莲村。张大千说:“你这幅画很好,入选了。”展览期间,有一姓魏的立法委员要收买此画,顾莲村却不忍割爱,要自己保存。

《野塘秋露重》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枝带着露水的残荷,临风弄舞;几茎小草散发出一种清香;罩在薄雾里的野塘像在冒烟;那倒立在芦花上的蜻蜓,经不住摇曳,准备起飞,展现了由静到动的前后过程,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当时报界对这幅画评价颇高,许自成在《中央日报》上评介,予以赞赏。刘宝泉也在《铁道报》上评这幅画:“笔触潇洒逸致,使人留连不忍去。”后此画刊在《美术生活》杂志上。

当时,徐悲鸿由桂林返回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他没看到全国美展,但他在广西看到《美术生活》杂志上刊登顾莲村的《野塘秋露重》画,所以看见顾莲村第一句话就是:“我友人(孙多慈)对你这幅画非常欣赏。”1937年,徐悲鸿先生主动地画一幅马给顾莲村作为毕业纪念,并加题跋:“汝磥弟别一年,精进不已,兹届毕业,将天各一方,希今后继续为艺术奋斗。”

有趣的是:当时的教育部误将《野塘秋露重》收入《唐、宋、元、明、清及近代书画集》,并排放在唐代。此画集出版,适逢1937年“七七事变”,顾莲村不知此事。抗战时,顾莲村正在朋友处看见此画集啼笑皆非,朋友提出久存心中的疑问:“你的画怎么会弄到唐朝去的?”顾莲村将这幅《野塘秋露重》存放在身边,日寇扫荡时,家里遭洗劫,其他书画均存,唯独《野塘秋露重》画被掳去。顾莲村惋惜不已。此画现仍在日本。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