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繁简之争没意义 写简体字怎么是忘记过去?

文化艺术创新论坛昨日开讲,与会专家认为
重庆发展别学狼,应学植物
“‘狼’文化已过时,我们希望重庆能像一棵植物,慢慢健康生长。”昨日,“二艺节”文化艺术创新论坛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开讲,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为重庆文化把脉。
论坛分“主题讲座”、“文化访谈”两部分,由市委副书记张轩与央视名嘴马东主持。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作了题为《精神资源与文化兴盛》讲座。随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与我市著名文化专家王川平三学者畅论当代城市建设的文化问题。
建筑因文化而可爱
谈到中国诗词,王蒙毫不掩饰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他说,中国古典诗词能给建筑立项——《阅江楼记》是先有“记”后有楼,当年朱元璋初定天下,登高远眺,觉得此地风水不错,扬扬洒洒写下一篇《阅江楼记》。2001年,南京市政府根据当年《阅江楼记》内容,替朱元璋完成了心愿,阅江楼从此成为新名胜,“这完全号称中国立项最久的项目。”
除了黄鹤楼,王蒙还举例扬州和新疆——一提到扬州,大家就会想到“烟花三月下扬州”诗句,据说扬州曾召集很多文人,希望找一个新词来体现扬州,大家绞尽脑汁未果。谈起新疆,很多人会想起一首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的建筑、城市,往往因文化而美丽动人。”
繁简之争没有意义
“写简体字怎么就是忘记过去呢?”谈到近日在文化界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汉字繁简之争,王蒙表示,只要是高中毕业的学生,花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掌握繁体字,“简化字古已有之,比如‘叶’字在元朝就已经简化。简化字是一种精神资源,所以,这种争论有何意义?
那么繁体字是否可以丢掉?王蒙笑说,繁体字代表了一种传统。“就跟语言一样,我们既说普通话,又不能禁止浓厚地域特色的方言,重庆人说话要都我这味儿,那重庆菜就不香啰!”
建议建历史名人馆
王蒙对重庆的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对巴渝古代历史、抗战历史作深入研究,打出意义深远的“文化牌”,提升城市国际地位。其二是大力推动重庆文化名人资料整理,建议修建重庆历史名人馆。搜集有关重庆的典籍,做好收藏研究的系统工作,以文献的角度解读城市精神。最后是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学,以此文化“象牙塔”为基点,支撑重庆文化建设“将来时”。
像植物一样慢慢发展更科学
在央视马东主持下,张颐武、贺云翱、王川平三位文化名家就“城市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进行广泛讨论,把脉重庆文化,三位专家同时提出,希望重庆变成一颗植物,慢慢生长。
“第一次来重庆,重庆车牌号还是‘川B’,那时重庆坡坡坎坎很多,尤其是很多小巷,光线很暗,但人们精神状态很好,积极,进取!后来再次从一本杂志上看到重庆,已被誉为‘小香港’了,可见重庆这几年发展的飞速。”张颐武教授是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专家,他先谈了自己先后对重庆印象的变化。
张颐武也坦言,城市飞速发展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造个大城、新城不难,但是要造一座宜居城就不容易了!文化是构成宜居城市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要保留关键的传统文化遗迹,还要敢于创新,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做一个‘美的城市’。”张颐武说,几年前,大家都在说《狼图腾》,希望大家拥有狼一样的奋斗精神,但实际上,“植物城市”才够科学,像一棵植物一样慢慢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