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帝孙权墓址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到底在何处,不少南京人认为是个谜。因几百年来自古至今南京民间一直流传有朱元璋死后十三座城门出棺材之说。当然,多数人还是认为明太祖归葬于东郊钟山下之独龙阜(即今日明孝陵)。相反,大家对孙权的墓址在中山门外的梅花山(即孙陵岗)这一说法则深信不疑。大概是南京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当年朱元璋自己选择墓址时,他的一些臣子提出,墓址离孙权的孙陵岗太近,是不是把孙权陵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继承父兄大业,雄踞江东,与蜀魏形成三足鼎立,算得是个英雄。就留下他为我看守墓道吧。”

传说与实地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近年来,省市文物考古界也有人提出:孙权墓不在梅花山,很可能在梅花山西南边数里外的卫岗后边。这是因为,明太祖定都南京后,为建宫殿群,曾下旨召数万民工挖去朝阳门(今中山门)外几座小山丘,填平城内燕雀湖的一部分。这一工程进行三年,平掉孙陵岗附近几座山丘,孙陵岗地方也被掘掉不少,未见有孙权墓穴。

清咸丰年间,清军围攻南京,与守城的太平军在孙陵岗一带多次激战。在岗上岗下掘深壕、建炮垒,均未见到孙权墓穴。1945年,汪伪傀儡政权为大汉奸汪精卫在孙陵岗建墓道,出动工兵部队在岗上多处打孔、掘坑,也未见孙权墓穴,也无孙吴时代的古币等文物出土。

抗战胜利后,南京光复,1946年初,工兵副司令马崇六奉国民政府军委会之命,出动一营工兵用炸药炸开汪逆坟墓,掘出其尸骨,移送往南京城西清凉山火葬场火化。骨灰后来被其子汪孟晋领走,移葬何地则不太清楚。倒是在这之前的1929年,南京政府决定在中山门外卫岗上建立中央军官学校高级官邸区,规划中建别墅四十幢,皆为二层小洋楼,另建礼堂一幢及警卫营区、生活区和水塔等配套设施,拨出巨款,公开招标。结果由上海姚新记营造厂中标承建,因工程浩大,姚新记营造厂又将这一工程部分转包给南京菊华营造厂等三家中型营造厂。其中的菊华营造厂老板翁存林是宁波人。他的施工队伍大多来自浙江宁波。水塔及防空地下室由其主建,建设中砍伐去卫岗东边(这儿高约20米,与孙陵岗遥相对峙,相距不过400余米)大片野生树林,平毁去千余荒坟野冢以开展基建施工。在挖沟掘深坑时发现了不少古砖,经当时中央研究所考古专家李济等鉴定,这些砖,不是汉砖,也不是晋砖,更不是明砖。砖体长一寸一尺,高半尺左右,砖侧刻印有太阳和日光四射的微凸出的图案,边侧有云纹。据一位专家说。这些古砖正是东吴赤乌13年烧制(赤乌是年号,孙权晚年用过十余年,他恰好死于赤乌13年,即公元250年)。在我国古代,赤乌也是太阳的别称,再参照《景定建康志》等史籍记载,推测这儿可能便是久已湮没的孙权墓遗址。但不排除是东吴某一宗室贵族或身居显位者的墓道。读者们或许会发问,既有此说,何不出动人力和挖掘机将那儿土地向下挖掘以弄清真相?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因卫岗在抗战胜利后改为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校区之一部分,蒋介石亦常住这儿。解放后这儿辟为华东军区军官子弟学校,寄宿生千余人,为军事管理区。1959年该校因涉特殊化被中央军委下令撤销,另改为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歌舞团等单位驻地。同为军事管理区。1965年,这儿连同中山陵园都被国务院划定为特别保护区,一直延续至今。在这一范围进行施工及拆迁均须获得批准。这就使得文物部门任何试掘计划成为不可能,大家不能不慎之又慎。其实地下古陵寝特多的南京类似的事例太多了。如据文物专家考证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墓道极可能就在太平门外三公里某山丘下。但因那儿早在70年代就建起4幢大楼,这就使得试掘无从开展,计划束之高阁,成一憾事。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把孙权墓的位置搞清楚的。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