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泄露的“军事机密”

虽说宋徽宗赵佶当皇帝不怎么样,在艺术上却是一位极其卓越的书画家。由于他的倡导,翰林院专门设立了“图画院”。张择端,才得以接近皇室,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本来,所谓“院体画”都是描绘风花雪月、声色犬马的贵族和士大夫生活。张择端恰恰走出了一条新路,他呕心沥血、独辟蹊径,终于完成了《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的首位鉴赏者和收藏家,当然是赵佶。徽钦时代的汴梁城,已经具备了国际大都市的雏形,《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

每幅名画都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玄机,包罗万象的《清明上河图》上,似乎缺少了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马匹,往往用毛驴和黄牛代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马和羊牵扯到北宋的“国家机密”。

北宋是典型的民富国穷,尤其文人皇帝赵匡胤,一开国,就奠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北方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中原早就垂涎欲滴,于是,赵宋朝廷不得不加紧对战备物资的控制。马和羊,即名列其中。马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羊皮则要制作营帐、军服。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辽史》说得很清楚:与宋互市时,马与羊不许出境。同书也说及辽与金决战时不失去战马之来源关系极为重大。这限制马匹南下的禁令,也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看出:画幅上,开封之大车都用黄牛水牛拖拉,可见马匹短少情景迫切。马匹原来也可以在华中繁殖,只是受当地农业经济的限制,其耗费极难维持,而且在精密耕作地区所育马匹一般较为瘠劣。”

想不到,张择端现实主义的画风,竟在千年之后,泄露了北宋王朝的军事机密。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