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至爱白玉佛 历经沧桑传后世

在北京有一座当今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古城,它就是位于北海的团城,别看这座古城只有四千五百五十三平方米,里面却有着稀世国宝———承光殿白玉佛,那么,这尊白玉佛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它的故事要从一张报纸的号外说起。
1933年1月18日清晨,上海的天气格外寒冷,一些衣衫单薄的报童在街上奔跑,口中高喊:“号外!号外!故宫文物南迁!”穿梭在街道上的人们争相购买那天的报纸,看着“北平专电”的报道,街上的人们交口谈论起来。原来,报纸上写道:“故宫文物即起运,北宁平汉两路已奉令备车,团城白玉佛亦将南运。”看得出,在战乱频繁的日子里,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些代表着中国文明的国宝,这些中华古物价值连城,以往都是秘藏深宫,可这次为了躲避战火,它们不得不辗转颠簸,千里迢迢来到南方。
报纸中所说的团城建成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而据史料记载,承光殿是在仪天殿坍塌后的基础上重建的,在造型外观上与故宫角楼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颇为相似。步入承光殿内,就会发现北侧正中有一个砖砌的须弥座,座上有木刻雕龙佛龛,佛龛内供奉一尊白玉佛坐像。白玉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年轻时的形象,用一整块白玉雕成。整尊佛像高1.5米,重约2吨半,全身洁白无暇,色泽光润,是北京现存最大的一尊玉佛。白玉佛神态慈祥,左臂身披金色袈裟,衣纹洒脱自然,头顶和衣褶上更是镶嵌着无数的红绿宝石,是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据传说,在当时的北京城关帝庙内,有一个僧人名叫明宽,他精通佛教典故,为人机智,又喜爱游历四方。约在光绪十八年,明宽和北游京师的粤僧智然及弥勒院住持惠通结伴而行。几年时间,他们走访了安南、缅甸各地,寻访各国佛家事迹。早在北京时,明宽就认识了清宫内的一些太监,听说慈禧太后信佛,他便以大清国僧人的身份出访各国,为了不被别人识破,他还杜撰了不少慈禧敬佛的故事,向外域僧人宣讲,因为说得有声有色,煞有介事,竟颇得当地人的欢迎。明宽一行人游历数国,都被当地人盛情款待,视若上宾,各国更是送上不少珍宝,想由他带回大清王朝,尤其是到缅甸时,当地虔诚的僧侣更是送上了元代大玉佛、小玉佛各一尊,回国时,明宽怕在路上遭遇劫匪,便又打起了“奉旨请佛”的旗号,一路招摇过市回到了京城。可是,回到了北京,明宽反倒不安起来,他想,自己这一次冒充朝廷僧人周游各国,谎称“奉旨请佛”,这个罪名可是可大可小,处理不好恐怕要算欺君之罪,会被砍头的。多疑的明宽再也坐不住了,赶紧买通了宫里的几个小太监打探消息,而且,他还宴请了当时的太监总管、慈禧面前的大红人李莲英。席间,明宽送了李莲英不少募化得来的小件珍宝,并表示愿意将白玉佛进献给老佛爷。李莲英得到了好处,就先入为主地在老佛爷面前美言了明宽一顿,说明宽游历各国,促进佛法交流,仍不忘向各国宣扬太后敬佛的美名,感动得缅甸国王硬要把稀世珍宝白玉佛赠送给皇太后,为保护玉佛顺利回京,明宽更是历尽颠簸劳顿。慈禧听后大喜,不但没追究明宽欺君之罪,还嘉奖了他《龙藏经》一部,并命内务府择吉日将玉佛供奉在承光殿中。每每看到白玉佛,慈禧仿佛就看到了万里之外不少和尚在赞颂着自己。所以,在白玉佛面前,这位老佛爷总是那样的安详。可是,慈禧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她就不得不舍弃白玉佛逃亡他乡,那么,被称作慈禧至爱的白玉佛,是如何度过那段烧杀抢掠、风雨飘摇的日子呢?
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昔日平静的北京城顿时火光满天,慈禧仓皇而逃,不得不放下圆明园、颐和园和自己奢华的生活,也许她曾经在白玉佛面前难分难舍,可是,想带走这尊坐高1.5米,重约2.5吨的白玉佛,这位落魄了的老佛爷实在是无能为力。同年8月,八国联军以保护侨民和镇压义和团为名,在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这天晚上,八国联军炮轰团城衍祥门,破门而入疯狂掠宝。当进入承光殿时,金碧辉煌的大殿顿时成了他们掠夺的重点,据民间传说,不少士兵曾经想联手抢走白玉佛,可是,十几个大兵一起用力,竟然抬不起它来,就这样,白玉佛逃过了被抢走的命运。可是,侵略者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又看上了白玉佛袈裟上的宝石,刀撬手抠起来。白玉佛不仅玉质硬,镶嵌工艺也十分牢固,想抠下宝石也绝非易事。恼羞成怒的士兵拿起大刀气急败坏地向白玉佛砍去,手起刀落,白玉佛左臂被砍伤。时至今日,白玉佛也只有左臂依稀留下了这道伤痕。
通过不少当时的文献记载,当时的确有计划南迁白玉佛,可是,当翻开相关资料,查看文物南迁的记录时,并没有看到关于白玉佛曾经南迁的记录,北海的史料和一些专家也都没有听说过白玉佛曾经南迁的事儿,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虽然当时计划南迁白玉佛。可实际上并未实施,有人说,白玉佛没有南迁是因为文物南迁主要是运送故宫的国宝,还有人说,白玉佛没有南迁是因为它本身太大、太重,搬运起来实在太困难了,总之,在文物南迁的过程中,白玉佛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北海团城,几经战火,这件国之瑰宝能够保存至今确是一件国之幸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