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刻铜墨盒:士子的悲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刻铜墨盒兆始于清中晚期,因为墨盒制作工艺精湛,集质地、做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玩味无穷,有着极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雅的收藏品位。

清末民初,墨盒成为文人雅士把玩摩挲的佳玩。也被当作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军旅建功、学有所成、工程竣工、建筑落成等活动的馈赠礼物、纪念品。

近日笔者在定海收藏市场购得一方刻铜墨盒,盒质为白铜,长9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盒盖铭文为:“索长安米于兹两载,空言负箧。故我依然,甚惭。惟京尘嚣攘,惊我良多。今归去矣,后此或他图,镌此聊志并以自勉。”落款:“佐周自制。”文辞优美,刻工精细。

“长安米”的典故是说唐白居易16岁时从河南到长安应试,携带诗文去拜见当时的大诗人顾况。这种少年顾况见得多了,也没太在意,一边随手翻着诗文,一边问:“你叫什么啊?”少年说:“我叫白居易。”顾况轻蔑地一笑,说:“长安米贵,恐居安不易。”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时候,就感叹说:“能写出这样的诗,住下来是容易的。”

所以此处的“长安米”,并非定指西安,从文后来看,应该是北京。刻辞大意是:我来此地求生已经二年了,如今还是背着箱子,空怀了当初的志向。十分惭愧啊!但是京城太喧嚣嘈杂了,使我受到不少震惊。现在我要离开京城了,此番回去谋求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刻这个墨盒以自励。

佐周无资料可考,从墨盒出处来看,是浙江一带一位读过书的人,他生活的时代是清晚期到民国,他是怀着理想去北京谋生,谋生的途径是做生意或者应考。但是北京哪是一般人可以混出头的地方啊。皇宫贵戚、三教九流。结果满怀希望而来,混了二年,还是一无所成。真正体会到了“居安不易”的味道。所以又满怀失望而去,但佐周并非是个意志消沉的人,在失望之余,还说了要谋求其他的发展,并刻这个墨盒以自励。

看了这个墨盒,百年前一个普通落魄读书人如在眼前,其心志也深深打动了读到这段文字的我。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