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邹氏重修家谱:现存我省最早的木活字本家谱
家谱,又名族谱、宗谱、家乘。始于宋,盛行于明清,传世最多者为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年间,且多为木活字印本。清代木活字印的书籍中,数量最多的是家谱。因家谱是一种连续性出版物,通常是二三十年一修。流行于浙江、江苏、安徽南部、江西、湖南和四川等地的民间。这些地区,有专门以排印家谱为职业的“谱匠”或“谱师”。他们每当秋收以后,就挑起活字担子,到各乡镇的祠堂,为人家印家谱。
现存我省最早的木活字印的家谱是湖南图书馆收藏的《邹氏重修家谱》部分卷。清朝邹康侯、邹养蒙等修,邹粲兮等纂。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木活字印本。版框高37厘米,宽25厘米,每半叶16行,每行31字,四周双边,白口,皮纸。系以纸捻装订的毛装本,3册(现已合订1册),凡230页。
“邹氏”系湖南新化罗洪(现属隆回县)之邹氏。
家谱最前面的一篇是序(已破损),接着是邹氏重修族谱序以及十四世孙、十五世孙、十六世孙、十七世孙,共10篇序。接着是宗谱凡例、田亩、坟山、颂文、宗派图总、罗洪世系、思房世系、汉房世系、景信世系、柏房世系、宝房世系、缘房世系、斌房世系、普房世系。
该家谱具有木活字印本的三大特点,即:一、字行不整齐,有时倾斜不直,有些字排列歪扭;二、字的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匀称,一行字内,不但个有大小,而且笔画粗细有时也不一致;三、墨色轻重不均,一版内,各个单字,墨色的浓淡不一致,有的字墨色浓,有的字的墨色却显得很淡。这是因为木活字一般是选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刻而成,而木材纤维有伸缩性,沾了水就会膨胀,因而排版凸凹不平。甚至有的字还未沾墨,并且有重字或脱落活字的现象。活字是每字一刻,而且是多个人所刻,因而风格不一,字体大小不一律,亦不能全面照顾。它不像刻版书,字是写稿上板,字体大小一律,刻工一气呵成,因而大小匀整,字与字间互相照应。此外,该家谱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版面中留有不少的空白处,是一些人的生卒年月日、婚嫁的年月日等,有的已用墨笔填上,有的是后来用木刻单字钤上的,有的还仍然空着。
该家谱来源于邹氏家乡,家谱最后的硬纸板的封面上,钤有一长方形的印框,框内文曰:“邵阳运输局。隆回站到邵阳站,73880,共1件。”便是佐证。1946年8月1日,湖南省为筹修省志,成立了湖南省文献委员会。该会“除计划纂修省志导修县志外,凡有关文物之征集保管整理”等,均为该会业务。征集材料的办法,一是由文献委员会派人下去采访搜集;一是利用各种调查表,由省府通令各县市政府,要求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时将调查表及实物送交或邮寄文献委员会。如“各县市族谱调查表”内容包括:某氏族名称、纂修年代、纂修数、体例、历次主修人名字、备考。因而《邹氏重修家谱》,应是隆回邮寄到邵阳,再由邵阳汇总送交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后因这次修省志未果,其有关材料包括《邹氏重修家谱》等,一并移交了湖南图书馆,现已收入《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