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古籍怕虫怕鼠怕潮 皖百万古籍1/3需“疗伤”
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全国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这一天揭晓,我省又有9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继省图书馆后成为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古籍,对一般人来说充满神秘。
珍贵古籍现状如何?岁月的长河中,我省如何保护古籍免受侵蚀?带着许许多多的好奇与疑问,昨日记者对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安徽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省图书馆进行了探访。探访发现,我省拥有许多珍贵古籍,省图珍藏的一部古籍更是证明活字印刷确系中国人创造,而古籍保护异常艰难,古籍修复如同绣花。
我省百万册古籍1/3受损
昨天,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朱开忠告诉记者,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这些文献典籍,安徽目前总共有100多万册,其中省图就有34万册,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古籍是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根据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可分为孤本、珍本、善本。古籍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极其“脆弱”,不仅怕虫蛀、怕鼠咬、怕高温、怕潮湿外,自然损毁更加严重。
朱主任说,因为过去的文献都为手工纸,这些纸张达到一定年限,就会因老化、酸化而发黄、发脆,人一碰就粉。目前,全省100多万册图书中,因自然和外界原因导致损毁的至少占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这些图书中,除了存放于省图及此次被国家评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古籍目前得到良好保护外,其他很多地方,因为现实原因,绝大多数文献古籍还在“水深火热”中。“我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因为遗留下来的古籍,时代久远,都非常脆弱,按照要求都必须在恒温、恒湿状态下保存(温度设置在18摄氏度~22摄氏度,湿度为55%~60%)但很多地方没有条件。 ”
珍贵古籍证明活字印刷“出身”
朱主任告诉记者,自2008年国家开始古籍名录申报以来,安徽已经有200多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省图入选了94部,几占一半。朱主任说:“其实我们珍藏的珍贵古籍远不止这些,除了受申报名额的限制外,一些古籍还正在进一步整理中。 ”
“这些入选的古籍都极其珍贵,如省图入选最多的是明代末期的套印本”。朱主任说,明代末期以前采用的印刷术基本上都是单色拓印,套印则采用两色以上进行印刷,所以很具代表性。
此外,省图珍藏的一部由清代翟金生撰写的名为《泥版试印初编》的文献,更是印证了活字印刷确系中国人创造的史实。朱主任说,虽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过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描述,但因为没有实物遗留——字模及真正的文献记载,导致西欧和外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该文献的详实记载,对史实做了极好的印证和说明。
有时一天修复不了一张纸
昨天记者走近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修复人员曹冬生和臧春华正在忙碌。拆线、标注、刷平、修复有条不紊。在他们面前,一本被虫蛀的如同筛网的古籍格外显眼。已接触古籍修复两年多的曹老师告诉记者:“这还算好的,有的比这烂得还狠!”毕业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臧春华告诉记者,虽然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但几年前就开始和古籍修复打交道。古籍的修复不仅要根据文本纸张的不同,选材有别,而且涉及的善本修复,修复计划和修复方案还必须经国家批准,古籍修复和文物修复一样,不仅选材要得当,而且还要具有可逆性。(即若干年后,这些修复过的古籍还能恢复原状,以便科技发达了,能采用更好的修复模式。)所以修复起来得慎之又慎。
自2008年上半年开始修复以来,直到目前修复好的古籍只有200~300本。“看我们一天忙到晚,遇到破损严重的,有时一天一张纸都修不了,上百页的一本古籍一个月都修不完。以这样的进度,恐怕老的破损没修完,新修好的又得再修了。”不过,昨天朱主任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古籍修复进度有望得到提升,因为国家准备给各古籍修复中心配备纸浆补输机。 “哪地方有破损,直接用其进行纸浆填充就可以了。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