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无双国宝“舞蹈纹彩陶盆”展现古人舞姿

舞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它以有节奏、有组织而又优美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古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为欢庆胜利、丰收而歌舞,为崇拜自然和先祖以歌舞相祭而祈福,同时也会以歌舞方式来吸引异性,达到生殖繁衍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只能从古代典籍的文字中寻找原始社会舞蹈的蛛丝马迹,直到1973年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纹彩陶盆,我们才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五千年前远古先民进行舞蹈的直观形象。
这件舞蹈纹彩陶盆口径29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高14.1厘米。为细泥质红陶,大口唇外卷,口微敛,深腹较鼓,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唇部及内外壁均绘有褐色彩绘,主要纹饰为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常见的弧线三角纹、斜平行线纹、平行带纹、柳叶纹等几何纹样,画面简洁。内壁的主题纹饰为集体舞蹈纹,分布于内壁腹部、口沿的两条带纹之间。舞人共分3组,每组5人,并肩携手,踏歌跳舞,排列整齐,动作一致。相邻两组人物之间,用内向弧线纹、柳叶纹分隔。舞人头面向右前方,左腿向左前方跨出,似乎正在按节拍翩翩起舞。每人头上左侧还有一发辫状饰物,摆向整齐划一。在两腿上部、下腹体右侧臀部斜向伸出一明显饰物,似为尾饰。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更奇特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在目前发现的彩陶器物中,装饰有先民集体舞蹈活动场面的,这是第一例,为研究马家窑文化和我国原始社会音乐、舞蹈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一个名叫上孙家寨的小村庄。这个村子位于桥头镇以南,海拔2300米。1973年的一天,为修建储物仓库,在开挖地基时无意中发现了很多彩陶残片,施工人员马上报告了青海省文物考古部门,考古工作者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把陶器碎片清理妥当送往北京,经过北京专家的复原鉴定,才知道当中有一件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珍宝!这是首次发现的直接描绘原始先民生活场景的图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是彩陶盆便作为举世无双的国宝而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