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拼接而成 中国扇博物馆:6万元的五彩螺钿扇

说起扇子,除了王星记扇厂外,我们还能说出多少?历史、演变、种类,还有背后种种故事,又要到哪里探寻?

国庆之后,杭州人就可以到运河边的中国扇博物馆去瞧瞧了。

从2008年3月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筹建项目启动以来,场馆建设和展品征集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昨天,征集办在高家花园进行了扇面字画专家鉴定会,征集来的200多件展品扇第一次向我们亮相。

扇的工艺,可以精致到什么程度?从这把价值最高的五彩螺钿扇可以窥探一二。比手掌略大点的扇面,颜色已经有些白得发黄,亭台楼阁和人物花鸟雕刻其上,细微到可以看出人物的几许表情。

王星记扇厂的毛维东老师说,这把扇子最值得称道之处,是整把扇子的骨架和扇面,都是用贝壳拼接起来的。一个小贝壳光滑的平面有多大?每个贝壳平面粘贴相接,而且看不出接缝,又是何等工艺?6万元,价值就在这天衣无缝的工艺上。

另一把扇面为“中状元”的折扇价值2万,扇骨也是贝壳制成,而扇面则是完整的中状元画面。凑近看看,画面有凹凸起伏――画上的人脸,也是贝壳粘贴上去后再绘色的,而人的衣服,则是用绸缎粘上去再上色的,够复杂。

征集办的工作人员说,由于时间紧,目前收集到的扇子都以工艺扇和一般的字画扇为主,年代最早的出自清代嘉庆年间,要说真正的书画大家作品或出土文物扇,还没有落实。

但既然带上了“国”字号的博物馆称号,就要力求把展品做得最好、最全。为此,征集办与全国近30个博物馆取得联系,争取得到复制或借展支持。

一把收藏在湖北荆州博物馆的战国时代竹编扇就在复制中。毛维东说,这把竹编扇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尽管年代久远,但工艺十分精致,竹编出来的扇面厚度仅仅只有一张纸那么薄,而且稀奇的是,扇面上还有两个小洞,那是古人用以窥视用的――那时候多讲礼节,比如想看看上司是何种表情,不能直视,就用扇子挡一挡了。

此外,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长柄扇、短柄扇,南宋时的绢团扇等文物的复制品都将出现在中国扇博物馆里,给我们讲述漫长岁月中的扇子演变史。征集办也希望市民能够提供更多展品线索,还有扇博物馆所在地通纱公艺厂的老照片,丰富展品内容。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