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号文物传奇
□文/图杜文(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员)
惊世发现:“黑石号”成功落岸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步伐的加快,福建平潭“碗礁一号”、西沙华光礁等沉船遗迹不断面世,2007年12月22日,沉入广东阳江海域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打捞出水使各界对海底古船和出水文物产生了极度的好奇。1998年德国海底寻宝者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曾发现过一艘满载货物的阿拉伯古沉船“黑石号”,发现唐代瓷器多达67000多件,并以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而引起轰动。
这艘被打捞公司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文物在打捞后长期处于保密状态,在未确定打捞文物最终归属时不允许全面发表资料,在文物整理研究阶段,我省考古研究所禚振西研究员等中国知名学者曾获邀前往新加坡观摩沉船文物并拍摄了大量图片,使国内学术界对这批宝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对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从2000年开始对打捞文物进行整理。出土长沙窑瓷碗中带有唐代宝历二年年号,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2002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国内文物界获悉了黑石号的简况,立即引起高度关注,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叹:“黑石号宝藏内涵之丰富,数量之庞大,保存之完整,十分罕见。”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扬州、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新加坡、卡塔尔、日本也有此意。但黑石号打捞文物开价40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亿元,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另外根据合约,探海公司拍卖宝藏所得必须与印尼政府分摊,分配方案未处理好使宝藏未被推出拍卖。
新加坡“圣淘沙”机构先购买了打捞文物的数年展览权,随后筹资3000余万美金购得这批贵重文物,文物于2005年分批完整落户狮城。虽然这批文物未能被中国国内购藏,但落户于华人文化圈的新加坡仍属幸事。
黑石号船体保存基本完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阿拉伯沉船,船上载满中国陶瓷,沉没于印尼水域,证明了在唐朝时中国和印度洋西边的中东诸国,特别是波斯、阿拉伯,已存在直接的海运贸易,黑石号以自己的不幸沉没,为“海上丝绸之路”保留了珍贵的实物,堪称唐代海上丝路最直接的证据。
“黑石号”宝藏之丰富举世罕见
黑石号打捞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98%是中国陶瓷。较奇特的文物包括10件金器,金器之精美可与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金银器媲美,其中的八棱胡人金杯高10厘米,比何家村出土的两件八棱胡人金杯(5.3厘米、6.1厘米)尺寸还略大些,24件银器、18枚银铤和30件铜镜,银铤单件可重达2公斤,铜镜中有罕见的专贡皇室的江心镜,带有四神八卦纹饰和铭文。其他零星文物可能为船上乘员的个人物品,其中包括2件玻璃瓶、一件漆盘(残)、象牙制游戏器具(似为游艺用的双陆)和砚、墨等。
长沙窑瓷约占56500件,器形以碗为主,其次为执壶,其他器形包括杯、盘、盂、盒、罐、熏炉、油灯和少量生肖瓷塑,有件瓷碗带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铭文,碗心图案接近阿拉伯“安拉”,宝历二年为唐敬宗年号(826年);有的碗中写有“茶盏子”,明确标清了瓷碗的茶具用途,有的瓷碗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名樊家记”,说明产品来自长沙窑,带有广告语言性质,大量的花叶、莲蓬、飞鸟、摩羯鱼纹,这些新发现的长沙窑产品大大丰富了长沙窑的内涵和艺术装饰,也为确立长沙窑的外销瓷器窑场地位提供了证据,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和阿拉伯文字装饰,说明了唐代长沙窑为了适宜西亚市场相应调整了自己的产品艺术特色。打捞瓷器还包括200件浙江出产的越窑青瓷(包括镂空香薰等罕见造型),350件北方白瓷(其中三分之一被考证为河北邢窑白瓷产品,其余多为河南巩县窑白瓷)、200件北方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地方窑口烧造的粗糙青瓷。
黑石号上的谜团很多,打捞出水的白釉绿彩瓷器与河南巩县及河北烧造的同类产品风格近似,但黑石号打捞出高达1米的西亚风格长柄高足壶,造型奇特,在国内同样造型的产品从未发现过,同船打捞一件白釉绿彩的龙头型器与之尺寸匹配,似为壶盖。另外这批白釉绿彩瓷中有两件碗盘在底足中央分别刻有“盈”字和“进奉”字样,可能来自唐代皇家的大盈库,显示商船很可能搭载外交使节或兼有外交使命。
“黑石号”成功出水意义深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在河南巩义市(原名巩县)黄冶窑址进行了新的发掘工作,出土产品中有白釉绿彩瓷和唐青花执壶残片,通过考古发掘解决了唐青花的产地问题,今后将黑石号产品与河南黄冶窑及河北邢窑产品作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黑石号部分陶瓷产地不明的疑问。据悉湖南方面已有意在2008年引入黑石号沉船文物至国内展览,这批沉船遗宝的面纱有望早日向国内公众揭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