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2500年。
经济生活大汶口文化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粟为主。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也从事渔猎和采集。生产工具有石制的斧、铲、刀、镞,骨角制的锄、鱼镖、鱼钩和镞等。制陶业较发达,小型陶器开始用轮制法生产。陶器以三足器、圈足器和平底器较多, 也有圜底器, 主要有鼎 、豆、觚形杯、壶、高柄杯和鬶等。石器、玉器、骨角牙器和进行镶嵌的手工业也很兴盛,出土的玉钺、花瓣纹象牙筒、透雕象牙梳等,制作精致,工艺水平很高。
居民习俗当时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还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这些习俗为中国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见。
墓葬与社会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墓葬无葬具,中、晚期出现木椁;早期有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墓,中、晚期有属于父权制确立后葬俗的夫妻合葬墓。在大汶口墓地,1959年发掘墓葬 133座,时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这里的大、中、小墓差别极大。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富精美,如有洁净的白陶 、乌黑而略带光泽的黑陶和优雅的彩陶,还有玉器、石器、象牙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或再加1件獐牙。大小墓的鲜明对比,表明私有制产生,已出现贫富分化。在莒县陵阳河、大朱村、杭头和诸城前寨等遗址,还发现刻在陶尊上的陶文,引起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重视。大汶口文化渊源于北辛文化(见青莲岗文化),后继为山东龙山文化。该文化居民的种族,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东夷族。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整个社会已接近阶级社会的门槛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