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代表文物展出古蜀珍宝金玉铜辉
三星堆、金沙代表文物深博展出
古蜀珍宝金玉铜辉
凸眼大耳的铜纵目面具、金面罩青铜人头像、1.8米长的金沙象牙、“四鸟绕日”金饰等一批古蜀珍品文物揭开古蜀国文明的秘密。昨日《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金沙文物珍宝展》在深圳博物馆隆重开展,闻名海内外的156件代表性文物珍品将在此展出至8月28日。
一级文物达75件
本次展览是古蜀文化瑰宝首次系统性在深圳亮相。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院共精选了156件有代表性的文物来深展览,其中一级文物就达75件。
据了解,宝墩文化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古蜀船棺遗址,共同构成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大阶段。在这个古蜀文化的序列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最为耀眼的两个亮点,证明古蜀文明是“长江文明之源”。
纵目面具人神复合
广汉三星堆被评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此次展品中的青铜纵目大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铜跪坐人像、铜太阳形器、铜眼形器、玉戈、鱼形鸟首玉璋等颇具精绝大雅的造型和瑰奇神秘的风格。
进入三星堆展厅,身高172厘米的铜立人像造型奇特,人像一手抱握于胸前,一手环握中空。专家们推测此人的身份有可能是巫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中仅有四件是戴金面罩的青铜像。现场展出的金面罩铜像是用金块捶揲成金皮,然后粘贴在青铜人像上,这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
作为镇馆之宝的铜纵目面具很让人震撼。面具很庞大,呈方形,双眼的眼珠突出达16厘米。这个“千里眼”、“顺风耳”的奇异造型被认为符合古史传说中蜀族始祖蚕丛“纵目”的特征。专家们认为它是人与神的复合体,是古蜀先民顶礼膜拜的偶像。
三星堆研究院院长肖先进告诉记者,关于三星堆文化源起和消亡的考古争论一直未停止。正因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更为古蜀文明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在去年的“5·12”地震中,三星堆遗址和文物都遭受了轻微的破坏。经过约一年时间的修复,部分文物及建筑已经修复完成。
“太阳神鸟”薄如细纸
2001年挖掘出来的金沙遗址,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该遗址先后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骨器、漆木器等5000多件,以及数以百万计的陶器和陶片。专家推断,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崛起的又一政治、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
此次展览集中了部分金沙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和最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如金人面形器、鸟首鱼纹金带、四节玉琮、四出有领玉牙璧、刻纹石磬等。一件长达1.8米的金沙象牙的重量以吨计。
“青铜器看三星堆,金器玉器看金沙。”展厅中有不少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其中“太阳神鸟”金箔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鸟”的来源。薄如纸而雕工精致的镂空圆形图案很有动感,“太阳神鸟”金箔的含金量高达94.2%,相当于现在23K黄金。金箔的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着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的图案是有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鸟组成,有着“一年四季”的寓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