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楚文物5月惊艳湖南省博物馆 部分仅北京展出过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人创造了堪与中原文化分庭抗礼的楚文化,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之前的800余年时间里,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今天,省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5月22日至8月30日该馆将推出“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展览将展出包括4件重点国宝、38件重点文物在内的260余件楚文物精品,其中也包含省博的“镇馆之宝”——人物御龙帛画。
据了解,该展览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4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是省博2009年度首推的原创大展,是继《走向盛唐》、《国家宝藏》后的又一次文物盛宴。展览从全国范围内遴选260余件(套)楚文物精品,将全面展示楚国的政治、军事历史,礼乐文明、艺术成就、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领袖群伦的丝织绣品、巧夺天工的漆器,五音繁会的乐器、翘袖折腰的舞蹈与诡谲奇异的美术成就,都将在此次展览中得以展现。展览囊括了各地“镇馆之宝”,如人物御龙帛画、越王勾践铜剑、虎座凤鸟架鼓、错金鄂君启铜节、曾侯乙夫人的编钟、曾侯乙铜冰鉴、王子午铜鼎等等。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博还向媒体展出了神秘的“镇馆之宝”、被称为先秦绘画艺术“双璧”之一的——“人物御龙帛画”。据介绍,该画除去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短暂展出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秘不示人的,而此次也将参与公开展出。据记者了解这幅画实际上是当时楚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这种“魂幡”源自于楚地为死者招魂的习俗,可能被巫师当成“招魂复魄”、“魂归天为神”的转换法器。一般是在葬仪中,悬挂竹竿上,送殡时,由送葬人高举,在送葬队伍前头开路。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