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孟姜女”:说明中华民族推崇悲情体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说中的孟姜女(资料片)

专家谈“孟姜女”

刘德龙(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省民俗学会会长):

在已将孟姜女传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在谨慎保护的前提下力求有序开发,跳出目前时兴的所谓“源头”、“故里”之争,是难能可贵的。

张士闪(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孟姜女传说一悲到底,瑰丽而沉实,这在我国普遍讲究大团圆结尾的传统故事中是罕见的,其中寄寓着一种与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直面悲情人生的文化精神,一种固守道德底线、对爱情忠贞不贰的生命意识。孟姜女传说在全国各地的广泛而恒久的传承,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于这样一种悲情体验的推崇。

李万鹏(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大学教授):

这种带有齐鲁地域文化鲜明烙印的民间传说,至今仍生机勃勃地传承于淄河一带,这本身就很值得学界深入思考、研究。山大、山艺将民俗学课堂搬到广阔的田野,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于对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在地化”表现及文化脉络的探寻,而不是为地方政府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服务,这其实是对地方文化真正负责任的做法。

王丕琢(省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省艺术馆副馆长):

“非遗”不是包袱而是珍贵财富。“孟姜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有序保护中将其融入传统节日、群众文化及旅游活动等,一举多得,建构起新的文化生态,从而与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