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与仿品绘制技法的比较
元青花的艺术魅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其绘制技法,同时这也是其鉴定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和难点所在。元青花绘制的具体过程我们并不能从任何文献中获得确切的证据,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笔触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复原,现代仿元青花的绘制工作就是基于这种推测而进行的,由于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使用的从中东输入的“苏麻离”青料,主要使用国产云南珠明料,从而使得在发色上和铁锈斑痕迹有较明显的不同。从绘制技法本身来讲,现代仿品仍然不能达到和元青花相一致的效果,缘何出现此种状况呢?笔者认为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使得现代陶瓷画匠达不到与元青花一致的笔墨效果。
首先,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不同。元代民族压迫在中国古代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整个汉人群体因身处底层,酝酿着极浓重的反叛情绪,这种愤懑又与蒙古统治者的悍勇精神相融合,从而使得元青花的笔法极其洒脱奔放,虽被多层装饰线所羁绊,但有力跳跃、极具活力的线条似乎时时想冲破自身的范围,这是工匠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很自然的表达。当代人无论如何都难以体会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即便知道也不大可能酝酿好一种激愤情绪进行创作,因此现代仿品缺少激情,显得矫揉造作,无力达到恢宏大气、令人窒息的艺术气氛。即使进行拍图处理,一毫不差地临绘,现代画匠的笔力和气氛仍无法达到古人境界,貌合神离,缺少生命力。
第二、文化审美的隔阂。元青花的纹样装饰是当时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工匠们对所绘主题有完全的理解能力,因此能使笔法和主题达到协调一致,使整个基调和谐素雅。而现代工匠对大部分元青花主题没有什么文化感知和认同感。比如,元青花人物图均取材于元代版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因此,激越情绪中又充满了一种快乐祥和,有一种暂时摆脱黑暗现实的沉醉感。而现代画匠对诸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等故事基本上达不到感同身受,其刻划上也就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有意无意地走样也就毫不足奇了。
第三、受现代绘制技法羁绊。青花绘制技法至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一整套勾线、分水等成熟技法。当代传统技法基本沿用此技法进行仿古瓷的创作,但实际上元代青花没有分水技法,也即没有使用特制的分水笔进行色调处理,分水笔处理色调的好处是色调丰富均匀且不留笔触。元青花是直接用大笔拓涂,因而其色阶只分浓淡两种且有极明显的笔触,并且常常省掉了勾线这一步骤,类似于没骨写意技法。由于技法上的差异使得在仿清代青花瓷方面得心应手的仿古瓷画匠们在转向日趋升温的元青花仿制时常常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一些人仍然照样使用勾线分水程式来绘制,有的则担心大笔绘制容易走样而改用小笔拓涂,而小笔拓涂是明永乐、宣德青花最显著技法特征,因此使用不准确技法绘制的元青花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