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器大师徐汉棠作品 难得一见的“文革壶”



这把“文革壶”是近期大河鉴宝活动中郑州尹先生带来的藏品。它一露面,即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震撼,因为这是一把难得一见、出自大师之手、砂艺俱佳的“文革壶”。
该壶高75毫米,口径70毫米,腹径105毫米。所用泥料为紫砂泥中的极品“天青泥”(天青泥出矿时呈绿色,焙烧后则呈现深沉的猪肝色)。天青泥原料稀缺,十分难得,素有“泥中黄金”之称,因此,从古至今,非高手不用,非精品不做。
该壶色如紫猪肝,深沉典雅;砂质纯正细腻,不糙不滑,润泽如玉;壶作扁圆形,圆形盖,扁圆钮,四柿蒂纹(亦称如意纹)钮座,钮下部逐渐收细,钮上面周边均匀地按出8个下凹的内向连弧纹,钮正中有一3毫米粗细的通气孔。沿壶肩一周均匀地按出16个下凹的内向连弧纹。壶腹两侧均居中模印出凸起的毛主席侧面头像,像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凸起的带“心”形边框的“忠”字,具有很强的浮雕效果。弯嘴,圆条耳形把。壶腹下缘与壶底相接处内收约2毫米,使得壶底一周向外挺出约2毫米粗的圆边线。壶底正中钤方形阳文篆书印“徐汉棠制”,上方加钤长方形“一九七O”阴文年款印。盖内右侧钤长圆形阳文篆书“汉棠”印。
该壶神韵饱满,点、线、面中规中矩,又充满灵动之感。嘴、钮、把成一条直线,壶盖在子口内旋转自如,但毫不晃动。对壶钮、钮座及壶肩纹饰的设计,显然是仿汉代铜镜的四叶纹钮座和八连弧纹圈带装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从古代金石中汲取营养并古为今用的创新精神。
人物链接
徐汉棠,是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入室第一大弟子,1997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紫砂壶代表作品多为各大博物馆及实力收藏家所珍藏。
“文革壶”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及见证,自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不同寻常的收藏价值。其时,一些名艺人如顾景舟、徐汉棠、高海庚等人,不但对传统壶式进行整理,还亲自设计出紫砂壶模具;因此,“文革壶”有不少出自高手甚至大师之手。但是,当时“文革壶”一般不署作者名款,外销壶则在器底印“中国宜兴”四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罗桂祥先生到宜兴紫砂工艺厂要求订制一批名人名作之后,在紫砂壶上钤盖作者名款的做法才得以恢复。该壶正是徐先生当时的一件力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