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家书:打捞民间的记忆
书信,古称尺素、尺牍、书牍、简札等,西方人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言其亲切细腻有类于日记。其中,家书则通常是指家人之间来往的书信,大概从文字产生以后,家书就开始出现了,至少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已开始鸿雁传书的历史。然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方式的日益多样,传统家书这样一种延续上千年的文体,正在一点点被电话、手机和互联网所取代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何保存亲情档案,弘扬家书文化,记录民间真情,回望那段历史?一场“民间家书抢救行动”在京城悄然展开。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家书抢救行动的负责人张丁说:“民间家书可谓是民间的书写历史,许多家书的作者就是那个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亲历者,他们的视角往往是一般的史书所看不到的。”“家书抢救”打捞出的是被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民间记忆,是不该被淡忘的历史和人物。一封封家书,带着我们重新触摸亲情和历史的痕迹,演绎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人生悲喜剧。
“爸安全幸福到”
一封家书见证一个时代的景象,这是民间家书的独特价值。家书抢救行动开始后收到的第一封捐赠家书,就是晋南农民张发戌关于第一次坐飞机的家书。
1989年晋南农民张发戌到北京武警部队驻地看望当兵的儿子,小住几日返回时,他却执意坚持:“我想坐飞机回去。”要知道,当时乘坐飞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只是一个梦想,而且晋南没有机场,可算颇费周折。但在张发戌的一再坚持下,儿子找所在部队开了介绍信,又委托民航工作的朋友买到一张机票,帮父亲完成心愿。一出机场张发戌就急切地拍了电报:“爸安全幸福到”。见到这封六个字的电报,儿子笑了,对老爷子而言,“到”和“安全到”都不代表什么,“幸福”才是最终的体验和感受。回到家后,张发戌写来了这封平安家书,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的所见所感,尽管语言质朴且不乏错字,但是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跃然纸上。
跨越血缘的母爱
散落在民间的名人家书,也是民间家书独具的资源,它从另一个视角展现了名人生活中的生动鲜活、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古画临摹专家冯忠莲历经20余年完成《清明上河图》临摹工作,期间写给儿子的三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女性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冯忠莲,国画家,中国古画临摹奠基人,著名画家陈少梅先生的夫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辅仁大学读书,有女状元之称,师从陈少梅,后来俩人结为伉俪。当时陈少梅和前妻离婚后还带着四个孩子,后英年早逝,冯忠莲则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将四个孩子抚养成人。1960年,冯忠莲接受了复制传世国宝《清明上河图》的任务,因为时间紧,这位母亲很难见到孩子们的面。在此期间,她主要靠书信和孩子联系交流。
“长年,收到你的信正是3月8日,我非常高兴。知道你还惦记妈妈。近来妈妈对你的照顾比较差,原因是工作太繁忙,因而身体不支,就容易急躁……”“我现在临摹的是宋代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过于工细,明年七一作为献礼……”
最终,由冯忠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位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默默付出的女性,又是这样用自己无私的母爱谱写着动人的亲情故事。2001年冯忠莲去世后,长子陈长年将家书捐出,以纪念他们敬爱的母亲。
割不断的亲情
游子像风筝,家书则是一根长长的线,将游子的心与家人紧密相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千百年来,它维系着人间的亲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马友联收到的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家书,就整整盼了四十年。
1987年5月28日,马友联突然收到来自美国的一封来信。打开后,“二姐友德”的字样,让寻亲路上奔波了二十八年的他不禁热泪盈眶。“……我离开家时你才五岁,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当我看到时却是如获至宝,家书抵万金,真是欲哭无泪,我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次,想快点告诉你们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让你们知道离家四十年的游子如今的情况”。
57年前,家住北平府右街的马友联才5岁,二姐离家去上海求学。他记忆中的二姐活泼漂亮,对自己宠爱有加,可是再次见面却是在四十年之后。1948年二姐从北京考取原国民党国防部医学院高护班,1949年随全校师生去了台湾,从此失去联系。怀着对二姐的无限思念,自1960年开始,马友联开始了寻亲之路,多次求助各种媒体,均没有结果。直到1986年通过去台湾探亲的朋友帮助,才机缘巧合地找到二姐。1988年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正在进行的家书抢救行动浮出水面。而更多负载着故事和文化的民间记忆正在快速消失,尽快打捞这些记忆,正是我们的使命。”张丁告诉笔者。
民间家书是亲情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封封带着体温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炎黄文化的基因。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