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标本库升级 调看标本立等可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新家“升级”完成了,20余万件标本将从即日起陆续迁入。入库前,每件标本都将拥有一张电子身份证,这意味着今后观众参观时有调看标本的特殊需求,可以实现“立等可取”。

●库房面积增加1700平方米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2300平方米的库房扩充至地上四层和地下两层,面积增加了1700平方米。其中地上标本库主要用于姿态标本的存放,地下主要用于储藏植物、鸟类、鱼类、昆虫、古生物化石和人体等标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主任曾朝辉介绍,本次库房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约6000万元,可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

目前,标本库已改造完成,200多列标本柜整齐划一。新库不仅一年四季温度保持在18℃,湿度稳定在40%左右;换风系统完善,可以保持库内空气流通,防潮防霉。

●20余万电子身份证明年发完

大量珍贵标本堆放在库房里、用时找不到的“尴尬事”,今后将完全避免。随着20余万件标本按照种类顺序入库,工作人员将为每件标本建立电子身份证,详细记录其状况和存放地点等。

入库前,标本除了领“身份证”,还要“挨冻”。“传统的标本除虫多用药物熏蒸,升级改造后将采用更为环保的冷冻处理法。标本入库前先到冷冻库内,经过冷冻杀虫净化处理。”专家解释说,冷冻库温度可达零下40摄氏度,可将虫卵和活虫都杀死。

●观众零距离观看标本修复

升级改造后的标本库将增加一些新功能室,如化石修复室、标本观摩室、摄影室等。今后观众可以透过玻璃窗,亲眼目睹专家修复标本的全过程。今后观众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随时调看标本,学生和科研人员有望率先享受这项服务。

自然博物馆孟庆金馆长透露,下一步自然博物馆将按照规划扩建标本库,并对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每件标本的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图片、采集环境等内容进行编辑,观众只要通过电脑就可进行查询,方便研究和陈列。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