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稀罕物屡屡被专家“枪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黄鹂纹蟋蟀罐 明·宣德 高9.5厘米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史书记载,宣德皇帝酷爱斗蛐蛐。上行下效,那时出现过有人愿意用骏马换蟋蟀的故事。景德镇御窑厂为宣德皇帝烧制了大量蟋蟀罐,但传世品非常罕见。据说宣德死后,张太后命人把他所有玩的东西都砸了。1993年,景德镇珠山出土了很多宣德官窑蟋蟀罐,复原后发现都是当时故意砸的,证明史书的记载是真实的。

有客人送来两件瓷器鉴定,都算是稀罕物,其中一件就更为稀有,全世界有案可查的不过寥寥。正因为寥若晨星,在当前以目鉴为主的陶瓷鉴定中,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这两件瓷器命运不济,屡被专家“枪毙”。

那怎么办呢?持宝者十分困惑。有千里马却不见伯乐,这在文物鉴定中是常有的事。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所以,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真品被贻误了可能焕发的青春,反倒让一些平庸品独领风骚。

这就是文物世界的魅力。得有人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勇于说出真相。但说得有说的资本。人微言轻啊!一般人说了白说,没用;有地位的说了不白说,但又不敢说,原因很多,名声、利益、晚节等等因素,都在这一刻进行了强烈干扰。

我见过德高望重者面临难题呈现出的难堪,王顾左右而言他。其实,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物,别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束手无策乃是常事。

人的面子不重要,错对都应有个态度,其实也丢不了什么面子。如果支支吾吾,表了个模棱两可的态,才会让人背后耻笑。

文物鉴定中容易有两错:真物看假,假物看真。我以为假物看真不怎么丢人,做伪者手法天天翻新,技术天天进步,鉴定者偶然一错,尚可原谅;而把真的看成假的,是很丢人的事,不幸的是:今天丢人者大有人在。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